中國向歐洲供氣 同時賺得盆滿缽滿
2022年10月1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據路透社報導,由於需求增長下滑至2002年以來的最慢水準,中國的液化天然氣(LNG)進口商將在今年冬季退出現貨市場。這意味著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燃料進口國將可能不會與受危機影響的歐洲爭奪液化天然氣的供應。
今年,中國可能將其第一大進口國的頭銜讓給日本,減少全球市場的壓力,並為歐洲提供亟需的緩解。在第一大供應商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而削減管道天然氣流量後,歐洲正在努力尋找另外的天然氣採購渠道。
預計中國的液化天然氣進口總量將出現自2006年以來的首次大幅下降。咨詢公司嘉立創(JLC)、ICIS和Rystad能源的估計在6500萬至6700萬噸之間。與中國海關公佈的2021年創紀錄的7890萬噸相比相差不少。
根據中國大宗商品咨詢公司嘉立創分析師Ricki Wang的估計,中國第四季度的液化天然氣採購量可能比去年同期下降五分之一,至224億立方米,或1640萬噸。
消息人士稱,中國的獨立天然氣分銷商新奧能源(ENN)集團和九豐能源(JOVO)計劃減少液化天然氣的進口。據四位參與市場的交易商稱,ENN和中國國企中化集團預計將繼續把定期的貨物轉移到歐洲或其他北亞買家那裡。
ICIS的亞洲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首席分析師亞歷克斯‧蕭(Alex Siow)向路透社表示:「中國基本上停止了對現貨的競標,這很好,因為少了個爭奪貨物的買家。」
中國天然氣購買量過大 潛在利潤滿滿
減少對天然氣的需求意味著中國在液化天然氣方面的合同購買量過大。亞歷克斯‧蕭指出:「這對市場來說是個大消息,因為合同量過大意味著中國基本上是在增加現貨,而歐洲目前需要的就是現貨。」
嘉立創、SIA能源公司和Rystad能源公司的分析師預計中國的總體天然氣消費量將保持穩定,甚至下降2%,達到今年約為3700億立方米,是至少從2002年以來增長最慢的一年。
今年夏天的亞洲液化天然氣現貨價格暴漲後,液化天然氣進口量也跟著下降。價格一度漲到每百萬英熱單位70美元。由於限制俄羅斯供氣,歐洲運走了亞洲市場的液化天然氣補充自己的庫存。
而從中國液化天然氣進口價格與亞洲現貨價格相比來看,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利潤空間。根據金融市場數據提供商路孚特(Refinitiv)和中國海關公佈的統計數字:2021年1月以來,中國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價格絕對保持在每百萬英熱單位20美元以下,和亞洲的液化天然氣現貨之間的價格差異最多時遠超300%。
九豐能源公司的一位高級交易員告訴路透社,預計今年冬天中國的天然氣進口量將比去年同期減少20%。 「我們今年冬天沒有進行任何現貨採購,而是將重點放在去年簽訂的短期貨運和定期貨物的運輸。」
貨物改道
由於國內需求低迷,中國的液化天然氣買家已經將許多LNG貨物轉向歐洲。有交易商向路透社表示,自7月以來,新奧能源已經將其在2021年底簽訂的美國LNG運送到歐洲和東北亞,而私營的廣匯能源也將其在2021年底簽訂的美國LNG現貨轉移到歐洲和東北亞。
新奧能源的一位交易員表示,「我們的國內天然氣銷售令人失望,但我們在海外市場表現良好。」
有交易員分析稱,隨著獨立公司對現貨採購望而卻步,像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這樣的大型國家能源公司只有靠自身力量了。它們通常擁有更廣泛的供應基礎,能夠繼續進口現貨以填補供應缺口。
中石油是中國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商,也是俄羅斯和中亞地區管道天然氣的最大客戶。普遍認為中石油是最積極的改善貨物採購的交易商。
北京的一位國有貿易商表示:「如果有需要的話,中國國企將繼續提供價格昂貴的現貨。為了改善利潤,會在國際市場上換掉價格較低的定期貨物。」
一些歐洲的貿易商預計,至少在未來幾年內,中國將貨物轉移到歐洲的趨勢將持續下去。尤其是考慮到從美國直接改變貨物的目的地而可以節省下來的運輸成本。
新加坡液化天然氣貨運評估公司Spark Commodities的定價主管貝內特(Henry Bennett)說,對於像美國出口商Cheniere能源公司位於路易斯安那州的液化天然氣工廠來說,未來12個月內把貨物運往西北歐比運往亞洲更有利可圖。比如12月從美國海灣地區裝載的貨物,發往西北歐的每百萬英熱單位運費會比發往亞洲的便宜近4美元。
(路透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