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富先衰老
2007年1月25日德國之聲:「社會的狀態」是目前德國社會學界熱衷討論的一個話題。您認為中國社會的「狀態」是什麼?
彭希哲:中國社會處在一個劇烈的轉型過程中,而且是朝多種方向發展。現在也能看到有一種重歸傳統家庭形式和價值的趨勢。但是,另一方面,中國社會總的是正在朝「西方的」核心家庭發展,在變成一個個人化的社會。
德國之聲:中國2005年人口統計是13.07億人,為什麼說這是一個重大的問題?
彭希哲: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國家,從絕對數量上擁有足夠的自然資源,但是人均資源就十分有限了。人口的增長使得資源接近枯竭,環境也越來越惡化,這是中國要控制人口發展的主要原因。
德國之聲:中國社會也像德國一樣正在老化,那麼人口控制還有必要嗎?
彭希哲:中國政府的確處在一個兩難境地。在宏觀上,中國的人口數量還會大約要增長兩億才能趨於穩定。
德國之聲:那麼什麼時候才能出現這種穩定?
彭希哲:這與做人口統計時採取哪種前提假設有關,大約應該是在2030年到2040年。因此我們在宏觀上仍然還在採取一個控制人口發展的政策。在微觀上,中國的家庭已經變得很小了,每個家庭平均有1.7個孩子,在城市裡這一數字還要小,只比1高一點點,而在上海則只有0.8。這造成了獨生子女教育的困難和家庭在未來要遇到的功能和結構的問題。也就是說,在微觀層面上,我們繼續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的自由空間非常小。這的確是個兩難問題,在微觀上更適合中國的應該是「兩個孩子」的政策。
德國之聲:在實際上會有這種政策出現嗎?
彭希哲:我認為,中國政府的人口政策在今後幾年內不會變。現在的問題不是是否要不要改變政策,而是什麼時候和怎麼改。就是說,討論的內容已經發生了改變。
德國之聲: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層面上有哪些計劃?
彭希哲:計劃生育政策的的組織和實施雖然是在地方,但是中央政府一直在加以控制。地方政府最多只能做出一些小的、稍微的改動。例如,上海市政府和學術界十幾年前就嘗試對計劃生育政策做出修改。但是,中央政府擔心,這會產生一個多米諾骨牌效應,因為如果允許上海改,其它地方也將傚法。因此,中央政府堅持的原則是:上海是一個生育率很低的和老齡化速度很快的城市,可以搞點特殊。但是,上海的問題可以用其它方式解決,譬如說從外地,特別是內地引入移民。
德國之聲:中國的國內人口流動潮對人口結構的變化有什麼影響?
彭希哲:中國的流動人口相對來說很年輕,在20到40歲之間。他們來到城市裡,形成了一個潛力無限的勞動大軍。他們的另一個作用是使得城市人口老化的速度減緩了。現在,中國政府要建設「和諧社會」,要採取政策提高民工的收入和改善他們的勞動與生活條件,要將民工逐步融合進當地社會。但是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我們還要在今後很長的時間內有一個分化的社會。農村人口被排除在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之外。
德國之聲: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問題是中國人普遍認識到的問題還只是政府才關心的問題?
彭希哲:社會老化的問題還在繼續討論,但它只是東部沿海城市和超級大城市的問題,今後十年裡這些地區的人口結構會迅速老化,「生育高潮」時出生的一代人開始進入退休年齡。十年之內,危機就要來了。
德國之聲:中國政府將採取什麼政治措施來對付社會保障上的危機?
彭希哲:主要的問題是,中國現行的退休養老制度只保障了30%的城市人口,大部分農村人口根本就沒有可行的養老制度。中國城市人口只佔總人口的40.2%。過去,所有的退休養老制度都與國營或集體企業掛鉤。現在,政府想擴大城市的養老體系基礎,想將更多的在私營企業、非正式行業裡從業的人以及民工納入這一體系。
德國之聲:您自己曾說過,「中國是第一個還沒有富裕就開始老化的大國」。您真的認為這種情況會出現嗎?
彭希哲:是的。因為與其它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經濟還是處於落後狀態的。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雖然已經排在世界第四位,但是人均還不到一千美元,從這一角度看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是所有跡象表明,中國已經處在一個社會開始老化的過程中,比那些大的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和巴西都要早。中國將要變老,但是不會變富。
德國之聲:中國缺乏女孩,中國政府將採取什麼措施來彌補?
彭希哲:正常的男女出生比例應該是每100個女孩對應105到108個男孩。但是在中國,自1982年後這一比差擴大了,1990年是100:112,2000年是100比119,而2005年是100比124(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1月23日公佈的2006年數字是100比121,編者注)。中國政府和社會已經認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採取各種措施、政策和法律來嘗試解決這一問題。中國雖然處在社會轉型中,但是社會中仍然有重男輕女的觀念,當婦女懷孕後診斷出是女孩時,就會有夫婦決定墮胎再等待生兒子的情況。這種對生命進行出生前選擇的做法是造成男女比例失調的主要原因。
德國之聲:中國在上世紀的八十和九十年代因為計劃生育強制墮胎問題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嚴厲批評,現在有關政策得到了修改。現在還有強制墮胎的現象嗎?
彭希哲:我相信,從理論上說,應該從來就不允許有強制墮胎的現象,理論上所有當事人應當是自願參與墮胎。但是在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和人們想多要孩子的願望之間仍然有很大的距離,在二者發生衝突時,政府機構或者是負責計劃生育的幹部會嘗試勸說婦女去墮胎。
德國之聲:現在還有將墮胎作為一種控制生育的手段的現象嗎?
彭希哲:我想,我們必須承認,仍然有這種現象。每年中國有1600萬人出生,這麼大的一個數字,我們不能稱沒有強制墮胎的現象。特別是在農村地區,人們沒有太大發展的希望,那裡也沒有像城市裡那樣的控制生育的手段,強制墮胎的現象還存在。如果城市居民在計劃生育允許的指標以外想再多生,他們會選擇繳納罰金,把孩子生出來。在農村,幹部的素質不如城市。在城市,人權是更多地得到尊重的,但是在農村仍然偶爾會有違反人權的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