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應起更大的槓桿作用'
2012年4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長期以來是蘇丹總統巴希爾的緊密盟友。蘇丹內戰中,北京方面被指不顧聯合國武器禁令向巴希爾輸送武器,間接支持了喀土穆方面對南部叛軍的鎮壓。自南蘇丹獨立以來,中國則試圖在南北之間求得平衡。畢竟,南蘇丹的石油蘊藏量佔原蘇丹整個石油蘊藏量的四分之三。而中國在蘇丹的石油項目、基建項目等投資也受到南北蘇丹衝突的負面影響,令中國的利益蒙受損失。比如今年1月底,蘇丹支持南蘇丹的反叛武裝劫持29名中國工人,並導致一名中國工人喪失。今年2月,南蘇丹驅逐了在該國營運的、中國和馬來西亞合資企業"佩特拉達集團"(Petrodar)的總裁劉英才。近期,兩國圍繞蘇丹最重要的油田哈季利季的爭奪導致其生產設施遭到嚴重破壞,而該油田由中馬合資營運,其中中方佔40%的股份。
危機中的高規格接觸
基爾就任後對中國的首次國事訪問本是中國改善與南蘇丹關係,加強經濟聯繫的契機。中方安排了高規格接待,從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到國家主席胡錦濤都與之舉行了會晤。據英國《金融時報》以及南蘇丹媒體報導,基爾訪問期間,南蘇丹將爭取由中國出資建設一條替代輸油管道,使南蘇丹在出口石油方面不再依賴蘇丹。而中國方面對此態度積極,已同意提供技術協助。
然而,基爾的訪問卻因周二夜間蘇丹飛機對南蘇丹聯合州兩個地區進行空襲的事件臨時中斷。空襲造成16人死亡,30多人受傷。聯合國安理會周二晚間呼籲蘇丹立即停火,兩國重返談判桌。非盟也呼籲雙方在三個月內解決爭端。基爾本人則在與胡錦濤會面時說,巴希爾政府已對南蘇丹"宣戰"。
經濟利益促使中國行動
中方本周三對蘇丹與南蘇丹的衝突升級作出官方反應,表示中國正同美國合作以結束蘇丹和南蘇丹之間的邊境衝突,中國將派遣其非洲事務特使鐘建華前往這兩個國家敦促它們會談。德國全球與地區研究學院(GIGA)的蘇丹問題專家卡爾羅‧科斯(Carlo Koos)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
"經濟利益是中國採取行動的驅動力。可以看到,中國對扮演人道主義衝突調停人的角色並不感到很舒服,中國並非以充滿自信的姿態出現,既不向南蘇丹政府,也不向北部的蘇丹政府施加強大的壓力。如果中國願意,它本應起到更大的槓桿作用。但中國現在的做法其實也符合它的非洲政策,也就是少干預他國的內部政策。人權和發展問題只有在觸及經濟利益時才會變得重要。"
據卡爾羅‧科斯瞭解,中國5%的石油進口來自蘇丹和南蘇丹。今年1月底,98%的經濟收入源於石油出口的南蘇丹因與蘇丹的糾紛宣佈全面停止石油生產,以這種非理性的做法宣示不依賴蘇丹輸油管道出口石油的決心。與此同時,該國尋找繞過蘇丹的其他的輸油途徑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修建通往肯亞拉姆港口的輸油管道出口石油被南蘇丹視為最有可能的解決方式,而在資金方面,南蘇丹顯然看中了在該地區有著巨大經濟利益的中國。不過,這一切都需要時間。一旦喀土穆和朱巴的衝突升級並引發戰爭,所有的經濟藍圖勢必都將擱置一邊。
當務之急:防止戰爭爆發
卡爾羅‧科斯認為,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勸說南蘇丹政府以及下面的各省和地區的政治領導保持克制:"他們對發動平民為戰爭做準備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雖然不知道其真實性如何,但我看到一些報導稱,南蘇丹的人民是支持政府與蘇丹對抗,保護自己利益的。我認為這很危險。"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社會的關注顯然尤為重要。中國能夠扮演好調停員,發揮槓桿作用嗎?無論願不願意,中國在喀土穆和朱巴的角色已經走入國際聚光燈的中央。
作者:樂然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