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總量應已超過德國-兼談意義和問題
2007年7月19日今年內中國經濟總量肯定超過德國
周四,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字比專家們預計的更高。第一季度中國國內經濟總值以11.1%的速度增長,而上半年的總速度達到了11.5%。這意味著,第二季度的速度還遠遠超出了第一季度。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字還有:中國上半年貿易順差以1125億美元創造了驚人的新紀錄;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18.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9%;城鎮居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後增長了14.2%,農民收入增長了13.3%;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增長了16.0%,其中居民儲蓄存款增長9.4%;通貨膨脹率3.2%,其中6月份同比上漲了4.4%。
周三,就在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正式數字公佈前,世界各金融機構和專家已經紛紛估計,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今年將超過德國,據世界第3位。如,中國商務部網站引世界銀行預測就這樣說。法新社報導說,英國摩根大通銀行(JPMorgen Chase Bank)估計中國第二季度的發展速度是10.6%。該銀行專家王前(音)說:「我們在任何一個行業裡都看不到減弱的跡象。」儘管這個10.6%遠遠低於中國的正式數字,但這家銀行也認為中國經濟總量今年將超過德國。
德國經濟的數字不會這麼快就產生。柏林的德國經濟研究所認為,德國經濟在2010年前將至少以2%的速度增長。該所景氣部主任施坦赫爾對「圖林根匯報」說,他們目前還不想下調對2008年增長2.5%的預測,「百分之二是我們認為的最低底線,但繼續達到2.5%」是非常可能的。」
中、德兩國的速度大體上有了。西方專家普遍認為,中國今年全年經濟增長速度將會基本保持上半年的幅度。那麼總量呢?據世界銀行計算,德國2006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為2.90兆美元。中國證券報稱,中國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合2.70兆美元。如果中國的增長率按11.5%算,中國今年將達到3.01億美元的規模,即使只按11%算,也能達到2.997兆,合3兆;如果德國的增長率按2.5%算,德國今年將達到2.97兆美元的規模。中國在下半年減速的可能性太小了。要說減速,倒是德國要達到2.5%的速度恐怕還很難呢。因此,說中國經濟總量今年將超出德國成為世界第三,恐怕是十拿九穩的。
上半年中國經濟總量可能已經超過了德國
中國國家統計局仍然保持低調。該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李曉超答記者問時說:不同的機構在做這種預測的時候,結果並不相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和德國的距離越來越近,差距越來越小。」
中國境外的專家們的看法沒有這樣保守的。有些專家估計,中國的經濟總量實際上已經超過了德國,搶佔了僅次於美、日的季軍位置。比如,渣打銀行上海總裁斯蒂芬.格林認為,中國國家統計局對中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低估了10%到20%,因此,中國可能「幾個月前就已經超過了德國。」
當然,這種「低估10%到20%」的估計只是估計,並無事實依據。但實際上,不算這種「低估」的因素,中國的經濟總量也完全可能已經在2007年上半年超過了德國。如果簡單化地以去年半年的經濟總量平均值計各乘以今年各自的增長率,中國應該已經超過了德國。由於歐元和人民幣對美元都增值,所以兩邊的實際美元數字可能都不止這些,準確的估算還不那麼簡單。當然了,是否是這麼回事,等到德國2007年上半年具體經濟數字公佈也就清楚了。
意義和問題
中國經濟連續地趕超世界傳統諸強,在不到15年的時間裡從世界第11位奔到第3位,這個意義是重大的。它證明,中國確實找到了一條經濟發展的最佳路線;它也證明,第三世界國家有巨大的潛力,改變貧窮面貌,從而改變整個世界面貌是完全做得到的。
然而,這裡面提出了很多問題,其中有的是中國內部的問題,有的是中國和全世界都必須面對、深思和去尋找答案的問題。在此且列出幾條來。
首先,中國經濟的成功證明了共產主義好嗎?前不久,德國杜伊斯堡大學中國經濟問題專家黑伯勒教授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說:說中國是什麼都行,但最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它絕不是共產主義的。這其實是西方世界普遍的看法:中國在經濟上是真正的資本主義的,比西方的資本主義國家甚至更資本主義。西方不少國家的「社會主義」(即社會民主主義)的核心因素,即社會福利制度,在中國還遠遠沒有健全。且不論中國究竟是什麼主義,僅從實質上看,從以前的體制(計劃經濟)得以延續下來的只有一點,就是國家對許多事情仍然沒有鬆手,控制著,比如經濟領域中的匯率。西方有專家說,這叫「國家資本主義」。定義問題且不論,至少這可以說是有國家控制的市場經濟。中國這種新體制,不管叫什麼,已經成為不少第三世界國家的榜樣,同時也成為全世界經濟、政治學家們長時間研究的目標。中國的新制度的優劣和有哪些問題,成了一個長期需要探討的世界問題。
第二,中國的經濟地位不斷「竄升」,給全世界提出新的問題。經合組織、7+1集團這些以經濟實力為主要標準的機構卻沒有已經佔據世界第3位的中國的位置,已經帶來瞭解釋上、定義上的問題。同時,中國是否還是發展中國家,這也越來越有爭議,牽涉到中國是否還應該拿發展援助的問題。還有:世界對中國越來越看重,在許多國家許多人心中,「中國威脅論」也越來越現實。反過來,對中國來說,如何處理自己在世界上這個高昇的位置和份量,也牽涉到大量的需要不斷考慮和解決的問題,比如是否加入這些集團、機構,繼續把自己擺在發展中國家一邊嗎,是否有可能以及如何消除「中國威脅論」?無論對中國來說,還是對西方工業國來說,有一個問題是共同面對的:即在中國不斷強大的情況下,是選擇強強融合,還是選擇以前美蘇時代強強對立的模式。這是世界戰略前景中也許是最關鍵的問題,超出了經濟范疇。
第三,經濟是否過熱?如何把熱度真正地降下來?降不下來有多大的危險?這些問題全世界和中國國內討論得已經很多了。經濟超高速發展帶來的問題包括:基礎設施難以跟上,導致缺電、缺水等問題;盲目開發基礎設施,導致環境和自然等問題經常被忽視;在股市、房市等大量氣泡的情況下,人們不得不始終擔心哪一天會有個「硬著陸」。雖然「硬著陸」始終沒有出現,但人們也看到,原因之一恰恰是氣泡越來越大,而氣泡越來越大,無論如何是讓人擔心的。中國的目標是把發展速度控制在8%左右,但採取了不少措施,卻總是降不下來。還有什麼辦法嗎?這是一個需要廣泛深入研究的問題。
第四,經濟發展速度達到兩位數,幾乎不可避免地要伴隨通貨膨脹。中國統計局公佈的數字表明,上半年的消費價格指數上漲了3.2%。更重要的是價格在逐月上漲,6月份達到了4.4%。中國統計局同時公佈,居民收入「增幅為多年少有」,達14%上下,以避免國民擔心。問題不是這個3.2%或者4.4%,而是如果繼續這樣增加幅度,會怎麼樣。中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銀行儲蓄利率的提升。一些中外專家也認識到,通貨膨脹將迫使中國進一步加快匯率的上調。通俗地說,至少可以降低進口商品的價格,緩解通膨壓力。於是西方許多專家和機構會再次提出這個問題,為什麼不一步到位,自由兌換呢?這樣長期對美元加速上調,有沒有底線,底線在哪裡,是否會在哪一天不知不覺中甚至超出自由兌換的自然底線呢?若真會哪樣,那豈非還是早日自由兌換好呢?
第五,中國統計局說主要是食品價格引起的通膨。另,中國日前說要進口大量肉類,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動向。世界工業國家的發展過程中,食品價格的上漲是轉製成為工業國家的一個重要訊號,即從農業國轉向工業國。顯然,中國也無法避免這種轉制,也許會有越來越多的農產品今後需要進口。問題是,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哪天成為工業國了,農產品以進口為主,能有保證嗎?而,工業國美國在農業方面仍然很發達,恐怕也有很多值得中國借鑑的地方。
第六,經濟高速發展中,勢必有許多新的問題不斷產生,也就是說,許多典型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的問題,比如前一陣震撼世界的黑窯問題,陳良宇、鄭筱萸的腐敗問題。怎麼有效地控制這些問題,既保證經濟高速發展,又保證社會穩定呢?黑窯事件體現了媒體監督的重要意義,也提出了一個不新的問題:媒體、司法等等,如何放寬,如何改革,才能使之發揮真正有益於社會的作用。這方面牽涉到的已經超出了經濟范疇,而涉及了政治社會改革問題。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