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大革命?
2011年8月25日北京政府推出的刺激經濟措施使中國相對平穩地渡了金融危機。這些政策也使得許多人一夜之間暴富,而一些"暴發戶"把投資的丘比特之劍射向了一個風雅的奢侈品--藝術。
作為"新富豪",一位做車行生意的先生是近年來出現的典型藝術品藏家,他介紹了自己如何走上這條收藏之路:"很簡單,實際上就是我一開始呢,在上海買了一幢很大的別墅,正好就碰上一個開畫廊的朋友,北京人,在上海開畫廊,我跟他說,你賣我點兒畫,我把牆壁裝飾裝飾,因為別墅是西洋別墅,我就買了很多油畫,這是(最初的想法),後來我就慢慢喜歡上了。一開始沒有太多想法,就想收集一些好一點的,有些重要藝術家的主要作品,現在慢慢收集多了,我想沿著一個中國藝術史發展的一個主線(收集),中國藝術發展怎麼過來的,比如當代藝術發展的主線,重要的藝術家的代表作品。"
這位車行行主介紹說,在四年前,他在藝術品方面的投資就有一千萬歐元左右。
2009年,中國政府推出刺激經濟政策,信貸政策讓很多國企,特別是國企老總近水樓台,賺滿了腰包。很多人把橫財砸到名車上面,另外一些人則把投資目標轉向了藝術品。今年五月,一幅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以4億多元人民幣刷新了全球中國近現代書畫成交紀錄。很遺憾,齊白石本人經歷不到拍賣場上異常火爆的競價"血拼"場面,這位湖南籍國畫大師於1957年逝世。同年,另一名湖南籍畫家李路明誕生。這位當代先鋒藝術家以"文化大革命"為繪畫主題進行創作,他的油畫也受到了眾多藏家的青睞,在2010年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5周年春季拍賣會上,他的布面油畫《風吹過》以44萬8000元人民幣成交。很多人把他比喻為東方的格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而李路明則表示,自己從來沒有想到可以靠藝術生存。他說:"我不是表達政治,我表達的是我青春期的生活,我年輕時候的生活,只不過是我年少時生活在那樣一個環境,66年到76年,我從10歲到20歲,我的成長期。當時的情況是,95%的藝術家是不能靠藝術生活的,我搞藝術的時候也不知道能不能靠藝術生存。"
很多那個時代的中國藝術家們和李路明的想法相似。法國市場研究公司"藝術品價格網站"(Artprice)的創始人談到近年中國藝術市場一枝獨秀的現象時表示,"這是世界藝術品市場史上令人震驚的事"。該網站發布了2010年全球藝術市場的趨勢報告,其中全球拍賣收益按照國家所佔份額的比例圖顯示,2010年中國藝術品拍賣收益達到30億美元,佔全球的份額為33%,已經超越美國的30%和英國的19%,成為世界第一,世界十大拍賣行名單中有七個是中國拍賣行,藝術品咨詢師薛女士分析了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發展快速的原因,她說:"前幾年,中國很多人都是投資股票,到了2008年,股市狂跌之後,藝術品作為軟黃金,被炒作之後,大部分投資者開始關注購買藝術品或者古董之類的。其實裡面泡沫很多,因為中國本來這些東西之前是沒有的,它沒有被當作一種收藏來做,而是作為一個投資的,一個可以短期內獲得暴利的這樣一個事情去做。"
在德國生活了九年的藝術家趙俊遠(音譯)表示,因為很多買家都對同一個藝術家或者作品感興趣,所以很多收藏家參加拍賣會時都要"武裝"著上百萬元才會參加競拍。不過他對中國藝術市場現狀並不看好,他表示,一想到鋪天蓋地的贋品或者是那些想一夜發財致富而改當畫家的計程車司機,就不禁對中國藝術界感到遺憾,他說:"我希望中國當代藝術有一個相對良性的、有持續性的一個發展,而不是這種暴發戶式的發展,當然我覺得西方資金的撤退,包括經濟的低迷等等對中國的當代藝術是有很大影響的,這個影響包括,比如說藝術家轉行,原先做計程車司機改行做藝術家的那些人開始離開這一行,回去該幹嘛幹嘛去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事,其實中國不需要那麼多藝術家,一種固定的文化符號炮製者,我覺得中國現在還沒有到真正的藝術市場。"
針對現在的中國藝術品市場,趙俊遠表示,要把現在的藝術市場"廢掉",好像應該用野火把"假繁榮"燒掉,這樣春風才會吹出新的"真藝術"。
作者:ARD 編譯:文木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