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佬缺席兩會 半導體成習近平新歡
2023年3月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第14屆「兩會」於上週末(3月4日至5日)登場,與會人員包含全國政協會議和全國人大會議共5150名代表,但名單上卻不見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知名高管,取而代之的,是來自晶片及半導體產業的企業領袖。
往年,中國互聯網大亨通常會在一年一度的「兩會」提交政策建議,試圖將他們的商業利益與共產黨的政策重點結合起來。
自2013年起,騰訊創辦人馬化騰和百度執行長李彥宏就是「兩會」的常見代表,唯獨今年不見人影。同時,網易執行長丁磊、聯想集團執行長楊元慶今年也未到場;而在商場上具有龐大影響力、近期卻幾乎銷聲匿跡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則從未在「兩會」中佔有一席之地。
《華爾街日報》5日指出,這些風雲人物的集體缺席,反映出中國經濟的政策轉向,即曾在中國叱吒風雲的「平台經濟」產業,已不再處於北京發展議程的中心。
「丁、李、馬等人是一個舊時代的象徵」,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專注於新興技術和地緣政治的主管Xiaomeng Lu說。
她補充道,中國政府正透過任命一批新的企業高管參加會議,以表明「對他們商業模式的認可,暗示他們才是中國科技業的未來」。
轉向半導體的目的
這些受邀的科技業代表,包含企業領袖及戰略領域的研究人員,如人工智慧、雲計算、半導體和硬體設備等領域。 《日經亞洲》7日報導,其中約有百名代表,來自遭美國視為出口管制制裁目標的企業。
《華爾街日報》分析,這揭示了北京正在致力提高技術和產業供應鏈的「自給率」,因為在這兩方面,中國都面臨來自美國日益增強的挑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黨為了與美國長期鬥爭,需要私營企業強化他們的競爭力。」美國諮詢公司歐布萊特石橋集團(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負責中國和技術政策的副總裁Paul Triolo說:「(中國)這麼做不是為了『主導』未來的技術,而是為了控制自身供應鏈,擺脫美國的監管束縛。」
近年來,華盛頓已經宣佈了一系列圍繞晶片產業的美國出口管制措施,試圖阻礙北京取得高階技術。作為回應,習近平開始在戰略領域進行更多的基礎研究和創新突破,他任用的黨內最高層領導班底中,更不乏在航空航天、人工智慧有經驗的人才。
針對此類科技發展,中國曾公佈第14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簡稱「十四五」)涵蓋中國2021年至2025年的發展計劃,其中包括5G、晶片、機器人和智慧型製造等領域,並被置於國家發展議程的核心。
此外,2015年中國政府即宣佈《中國製造2025》計劃,著眼於發展半導體產業,但迄今中國的自有晶片仍僅佔比20%至30%。今年兩會的任務之一就是研究相關立法和政策,以幫助實現這些目標。
「現在需要製定出實際的政策」,荷蘭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研究中國數位科技政策的助理教授克裡默斯(Rogier Creemers)表示:「因為這些企業掌握技術,知道政策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所以(中國政府)必須讓他們一同參與。」
中國科技新秀崛起
會議上值得注意的新面孔,包括中國人工智慧巨頭商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SenseTime Group Inc.)負責人湯曉鷗、語音識別語音公司科大訊飛(iFlytek)創辦人劉慶峰,兩者都在華盛頓的出口貿易黑名單上。
還有一些未直接遭到制裁的晶片製造商或相關企業,如中國第二大代工廠華虹半導體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素心,以及徐州百川化工、有研半導體材料等製造商高管。
其他來自半導體行業的代表,包括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晶片專家李樹深,以及中國最大的晶片代工商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的工程師郭會琴,以及首次與會的人工智慧晶片製造商寒武紀執行長陳天石。
相較於半導體產業,中國互聯網公司在經歷了長達兩年的監管整頓後,百度和騰訊等網路公司已開始退居次要地位。儘管百度作為中國主要搜尋引擎,亦曾被視為中國互聯網的三大龍頭之一,並在近期大力宣傳其聊天機器人「文心一言」,顯示其人工智慧方面的努力,但近年來仍從中國主力發展的產業陣容中跌落。
(《華爾街日報》、《日經亞洲》)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