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大選:郭台銘不選後的國民黨
2019年9月1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16日深夜宣佈不選,為台灣總統大選投下一顆震撼彈。郭台銘從8月底傳出可能與柯文哲和王金平結盟,又在12日痛批國民黨並大動作退黨,短短25天的峰迴路轉看得台灣民眾眼花撩亂。接下來,台灣是否又會回歸傳統的藍綠對決呢?
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認為,國民黨終於團結了,不過這也讓代表國民黨參選的韓國瑜有更大的壓力。他說:「這樣選輸就沒有藉口了,國民黨各方面要更加努力。」 他提到,郭台銘在聲明中沒有說要支持國民黨或韓國瑜,因此韓政營應該更積極溝通。他指出,韓國瑜可以宣佈當選後讓郭台銘擔任「海基會董事長」或「國際大使」爭取其支持。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說,郭台銘不選確定藍營沒有分裂,但只是去除了最大的風險,不代表腳步已經站穩。他說除了國民黨員外,「支持郭台銘的人可能反而轉向不投票,或者原本『淡藍的』可能選擇民進黨」。張瑞雄也提到,「郭粉」組成很多元,不一定都是國民黨的人,原來很多中間的選民接下來可能繼續觀望。所以郭台銘不選對國民黨票源是增加或減少還要看接下來的民調。
兩位學者都提到,其實在明年11月底前都還有變數,因為尚可能提名總統的親民黨和時代力量仍有操作空間。 「不參與2020連署競選總統」的郭台銘,和前立法院長王金平以及台北市長柯文哲動向都還不是完全明確。
韓國瑜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被問到韓國瑜接下來最大的挑戰,張瑞雄說,應該是爭取年輕人的支持,還有要把「總統的樣子」做出來。他說:「要做出總統的氣勢,讓人民認為你未來是可以信任的總統。」他覺得如果韓國瑜能做到這點,加上「莫忘世上苦人多」這樣關心庶民的形象,自然會有贏面。
黃介正也指出,韓國瑜應該讓民眾除了對於他的國政團隊以外,對韓國瑜本人也能夠建立更多信心,利用機會向原來可能不支持他的朋友說明。他說台灣選舉的「新軸線」已經出現變化:「早期是本省人對外省人,後來變統獨光譜,再來後變親美親中這樣的操作。其實從歐洲還有美國,一直到去年的韓流出現......自覺庶民對建制菁英中間的軸線。」
韓政營需要新的兩岸論述
張瑞雄說,對於韓國瑜的選戰,民眾最關心的跟中國大陸的關係。他說:「蔡英文主打『反中保台』。國民黨當選之後,如何跟中共維持良好的關係,又能夠保持台灣的自由民主安全,不會未來被中共併吞?」
他建議,國民黨不要再提「九二共識」,因為這個馬英九執政時的「定海神針」已被污名。 他認為主軸仍應放在「兩岸和平取代對抗」,但和平並非完全配合「一國兩制」,而是可以提出類似「邦聯」制度,或是像東西德和歐洲共同體這樣的模式。
黃介正也說,「九二共識」從「一中各表」到「兩岸同屬一中」,一直發展到現在是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再演變成「追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 中國大陸不斷緊縮「九二共識」的定義。所以國民黨應提出新的口號,同時「處裡兩岸關係完全遵照《中華民國憲法》,以及台灣最高的安全福祉利益」。
他認為,在美中爭霸和習近平面對中國內部問題的情勢下,台灣未來四年的領導人重點不在解決兩岸問題,而在避免製造問題。他強調國民黨「和中」的路線與民進黨最大的不同就是兩岸會有溝通管道。他說:「雙方產生誤解之前,有溝通管道可以解釋,避免誤判。萬一不幸發生不預期的意外,有溝通管道可以補救。沒有溝通管道只能透過媒體喊話。」
民進黨和國民黨候選人在各自面臨「網內互打」後的整合中,如何在經濟和外交議題上取得選民認同,在面對中國壓力時爭取更大的空間,讓台灣人民可以有自尊且安全地生活在民主自由的環境,都成了決戰2020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