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國脫鉤將重創德國經濟,但可控?
2023年12月1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一項調研顯示,同中國脫鉤會重創德國經濟。由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主導進行的一項模擬計算顯示,如果突然同中國脫鉤,將會使德國經濟蒙受5%的損失。
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舒拉利克( Moritz Schularick)表示:"同中國的生意,給我們帶來了富裕生活,短期內中國市場無法替代。"他表示,同中國脫鉤帶給德國的影響,將類似於金融危機和新冠疫情。
舒拉利克表示,同中國脫鉤這種極端情況一旦發生,雖然會對經濟生活產生嚴重影響,"但這種衝擊的嚴重程度,並不會超越我們過去所應對過的嚴重危機。"
在同中國脫鉤的情況下,經濟受損的程度將會逐漸回落到每年1.5%的水準。而逐步而謹慎地為對華經貿關係降溫,則可以避免初期的高昂損失。調研稱,初期的沉重損失主要是突然中斷對華貿易後,無法在短期內找到可以替代中國的市場而造成的。
調研同時還顯示,脫鉤讓中國蒙受的損失將遠遠超過德國。按照損失金額佔經濟規模比重計算,中國屆時遭受的衝擊將比德國大60%。
基爾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此前也用同樣的計算方法準確預測出:德國完全擺脫俄羅斯天然氣供應雖然會造成不小損失、但在可承受範圍內。此次有關德中經貿「硬脫鉤」的模擬計算,則基於以下場景:全球經濟一分為二,西方國家與中俄陣營徹底斷絕經貿聯繫,而巴西等中立國家能繼續和兩邊做生意。
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此前曾對歐盟發出警告稱,不要將中國視為對手,而去實施對抗性的對華政策。在上周的歐中峰會上,習近平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及其他歐盟高層官員表示,中國願意加強同歐盟的經貿合作。
馮德萊恩則強調,歐盟不願接受不公平的競爭。長期以來,歐盟國家一直在批評歐洲在華企業受到不公平待遇。除此之外,中國對台灣發出的武力威脅以及中國在俄烏戰爭中所表現的親俄立場,也招致歐盟方面的批評。
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胡謐空(Mikko Huotari) 認為,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政府經濟政策的本質,決定了出現結構性好轉的前景非常渺茫。
胡謐空表示,有關市場準入的討論已經有些過時。他認為,北京當局正在一反過去幾十年的做法,試圖推行一種"以生產為中心的經濟政策"。最新的一系列訊號中,也完全看不出該國會優先進行改革開放或推行體制性改革的跡象。他說:"我們即將進入同中國展開貿易政策爭端的階段。"
今年六月,德國聯邦政府推出了中國戰略。這項戰略的主旨是不同中國進行脫鉤,而是要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即所謂的去風險。其背後的意圖是,在地緣政治風險日益增高的大背景下,減少一些敏感領域對中國的過度依賴。德國企業則被呼籲減少在華業務的風險,並對業務過度集中於一個大市場的風險進行內部評估。在這種所謂去風險的場景中,德國經濟只會部分地脫離中國市場,但同中國的經貿關係則會基本得以維持。根據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模擬推算,這種情況下,德國富裕程度中長期內所蒙受的損失將處於每年半個百分點的水準。
今年五月,奧地利經濟研究所發布的一項調研也得出類似的結論。調研稱,如果德國確實停止和中國的中間產品及初級產品貿易,那麼,德國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可能會縮水2%。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