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香港抗議潮的經濟根源不容忽視

2019年10月13日

從示威者的基本訴求來看,香港持續數月的抗議活動無疑是為了爭取民主自由權利,但德國學者迪特認為,這場運動背後的社會和經濟根源也不容忽視。

https://p.dw.com/p/3R1Me
Hongkong Anti-Regierungsproteste
香港的抗議活動已持續四個月之久圖片來源: AFP/N. Asfouri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之聲:迪特教授,您在新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一個新觀點,即引發示威動蕩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實是香港嚴重的社會矛盾和經濟問題,比如貧富差距,房屋短缺等等。難道香港不是世界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嗎?

迪特教授:沒錯,香港看上去很富有。在遊客眼中,香港似乎到處都是財富。然而,事實上,對很多香港人來說,這些財富遙不可及。相比之下,他們的收入比較低,居住條件也很狹窄。這就使他們產生了不幸福感,不幸福感又導致了他們對政府的不滿。現在這種不滿情緒全面爆發了。

香港有很多超級富豪,近年來,又增加了很多來自中國大陸的富豪。富豪們的生活很悠閒,他們開豪車、有私人司機,出入昂貴的餐廳。然而,對數百萬其他香港人來說,他們的生活則很艱苦,他們的不滿情緒助長了當前的動蕩局勢。持續不斷的示威並不只是因為"送中條例",也不只是言論自由所處的危險境地,這些當然也是重要的原因,但不容忽視的是,政府對社會問題的漠不關心引起了民眾的強烈不滿,現在這種憤怒被釋放了出來。

德國之聲:您一直在強調社會矛盾和經濟困境同當前的動蕩局面密切相關,但事實卻是,示威者提出的訴求全都是政治性的, 卻沒有一個經濟性的。如果經濟因素真的那麼重要,那示威者為什麼沒有提出諸如"我們要住房""我們要吃飯"或者"我們要工作"之類的口號呢?

迪特:最初的導火索當然是政治性的。對送中條例的批評引發了這場示威浪潮,示威者對送中條例的批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問題在於,為什麼示威活動會持續這麼長時間?為什麼政府不能夠平息民意?我和一些市民交談後發現,他們對政府有著深深的不滿,認為政府對普通人的訴求漠不關心。換句話說,如果香港普通市民對自己的生活狀態是滿意的,我認為,示威活動可能早已經結束了。當然,香港事態發展至今,絕不是某一個單一特定因素造成的。住房短缺、貧富差距並不是造成示威浪潮的唯一原因。但我認為,擔心政治權利受到限制也不是造成抗議活動的唯一原因。

德國之聲:您談到的上述社會和經濟問題顯然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那是不是說,香港的抗議活動也會持久化呢?

迪特:就目前情勢來看,我認為抗議浪潮很難在短時間內結束。香港政府已經提出了一系列建議,林鄭月娥女士甚至建議,要建設大量住宅,為110萬人解決住房問題。但整個工程要持續30年,這無疑相當漫長。對於解決當前危機來說,三十年實在太久了。

China Hongkong Wohnungsnot Wohnen im Käfig
光鮮亮麗的外表之下,香港的貧富懸殊問題也日益明顯。圖為生活窘迫的老年人。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25歲到35歲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很多已經離開了學校,但生活卻還沒完全步入正軌,他們中的失望情緒最為嚴重。他們往往還蝸居在父母家中,個人空間非常有限。對他們來講,政治自由受到威脅,個人經濟前景又很黯淡,加上民主程序的缺失,因此他們的不滿情緒可想而知。

綜上所述,香港的政治大環境使得抗議浪潮久久不能平息。有鑑於此,我很難想像,香港的抗議活動會很快趨於緩和。而且我必須強調,香港政府啟動英治時期的緊急狀態條例,使得對話變得更加艱難。

Heribert Dieter Wirtschaftsexperte SWP
來自柏林的迪特教授目前正在香港大學擔任訪問學者

此前,香港政府曾做出要和市民對話的姿態,但現在要對話就非常困難了,因為,政府一方面拒絕了示威者有關對警方作為展開獨立調查的呼籲,另一方面,卻又將蒙面行為刑事化。政府的行為簡直是火上澆油。我無法想像今後幾周內,事態會得到平息。如果不出現大的變動,這段動蕩的時期就不會被畫上句號。

德國之聲:那您覺得,抗議浪潮應該會怎樣收場呢?

迪特:我無法對此做出預測。但有一點似乎沒有受到媒體的足夠重視,那就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國慶講話中再度強調,將堅持'一國兩制'原則,這也是中國最高層對香港特區地位的承諾。當然,如果抗議浪潮再持續幾個月,情況是不是會發生變化,我就無法斷言了。

赫利波特 ‧ 迪特 (Heribert Dieter)教授是柏林科學政治基金會中國問題專家,目前在香港大學做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