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待到確診 為時已晚
2017年4月1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咖啡館裡,坐在鄰座的一名女性,雙手顫動。她無法端住杯子;或者,餐館裡,那位男士,艱難地試著,把湯勺往嘴裡送。此情此景,讓鄰桌的他人深受震動,都不忍再往那裡看。但他們寧願將眼光移向別處,不去看這些罹患帕金森氏症的人。
僅在德國,就有25萬到30萬帕金森氏病患者。這樣,它成了僅次於阿茨海默症(Alzheimer)的第二大神經性疾病。
無治癒希望
患帕金森氏症的人,其大腦中的部分神經細胞逐漸死亡。這些細胞所在的位置,正是諸多肢體行動受到導控的區域。帕金森氏症的最初症狀可能在"發病"前10年或20年便露端倪,例如,嗅覺失靈,或焦躁、憂郁。多數患者被確診時,已在60歲上下。但是,即使早早就得到確診,治癒依然無望。
控制顫抖
目前,還沒有能阻止罹患帕金森氏症的藥物。全球範圍進行著眾多相關研究。比如,醫學專家們在研究俗稱的神經保護療法,可用於遏阻神經細胞死亡。其要旨是,及早確診,而且,最好是在人們熟知的那些症狀出現前就能確診。屬於這些症狀的有:明顯的行動障礙、顫抖、肌肉僵硬,以及以後在站立和走路時控制不穩。
等待突破
倫敦學院大學的科學家們在一項大規模研究中證明,很多患病跡像在確診前多年就出現了。除運動器官明顯有障礙外,病人身上還出現神經及精神性障礙。專家們注意到了各個時段。研究結果顯示,在確診前5年,已可確認病人有顫抖現象,其頻率是用來作對比的非帕金森氏症患者群的14倍。另一些現象在確診前5年也會出現,例如血壓低、平衡障礙或暈眩。此外,患者很早就出現憂郁、長期疲倦或恐懼症狀。
早在200年前,倫敦醫生詹姆斯‧帕金森(James Parkinson)就描繪了這一疾病。他的著作名為"An 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論震顫性麻痺》)。儘管研究了200年,這一神經疾病依然無法治癒。
對患者的治療大多是用藥物,平衡大腦中多巴胺的缺失。外科手術也可以提供某些幫助。這種方法稱為"深度腦刺激療法",將電極植入腦中。外科大夫把一個振蕩器置入鎖骨旁的皮層下面。該振蕩器會把電脈沖傳至顱內相關區域,從而影響各種過程。接受這一治療的患者雖依然繼續服用藥物,但不再像手術前那麼多。全球各地的專家們都在尋求治療方法,尋求治癒這一疾病的途徑。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