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得分多於華盛頓
2007年2月16日瑞士「新蘇黎世報」指出,平壤並沒有做出實現無核化具體期限的保證,卻得到了獲得能源和經濟援助的承諾,這是北韓的一大收獲,而美國除了對話以外沒有別的選擇:
「發明『邪惡軸心』一詞的布希政府現在與十三年前的克林頓一樣,沒有更高明的主意。面對遠東的政治條件,除了對話和與北韓做一場討價還價的交易外,沒有別的可能。無論中國、還是韓國都不會支持美國採取對抗做法。......
「布希的華盛頓政府儘管發出狠話、實施制裁,但它出自經濟和政治原因,也一再表示北韓的邪惡並沒有伊拉克和伊朗的邪惡勢力那樣關係重大,華盛頓期待通過協議解決這一問題。所以,平壤本來早就可以像這次交易一樣,從中撈取好處。至於金正日政權是否會理智行事,則很難說,他的政策變幻莫測、不可捉摸,核武器或以核武器相威脅是平壤外交政策的恆數和核心。此外,國外的高度注視表明,平壤政權的這一路線迄今為止卓有成效。北韓真的會放棄這一工具嗎?」
日報報導說,美國國內對朝核問題北京協議持不同看法,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博爾頓認為,這一協議使美國處於弱勢的地位:
「他的惱火並非偶然。美國確實在北京不得不表示願意妥協。長期以來,美國首席談判代表希爾建議,北韓採取裁減核軍備後,美國才能向北韓提供援助,作為最終獎勵,以免產生因為北韓進行核威脅反而獲得獎賞的印象。但現在華盛頓願意在金正日全面放棄其核武庫之前就提供援助。對於博爾頓這樣的強硬派來說,布希總統的這一做法違反了其政策的基本原則。但在亞洲的各國首都,人們也許對美國講究實際的做法感到欣慰。」
法蘭克福匯報認為,北京協議雖然給平壤政權產生了只要拖延時間就有好處的印象,但對美國政府來說,這一協議有一大好處:
「中國現在是簽約的一方,所以平壤幾乎不敢再次惹火北京,這對華盛頓大有好處。我們不能說,布希總統2001年初上台後不久決定與平壤中斷談判是浪費時間。這段時間正好用來把日本、韓國、中國和俄羅斯等美國的盟國和北韓的鄰國拉入與北韓進行的艱難談判。......去年十月,北韓進行的核試驗顯然只成功一半,聯合國安理會隨後做出的象徵性溫和制裁使北韓領導人感到更加孤立。所以,如果1994年的協議證明是錯誤的,那麼今天這場以向北韓提供能源換取平壤逐步放棄核計劃的交易則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