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如何迎來第二個新冠之秋?
2021年10月1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民眾目前社交生活多數仍受到抗疫措施限制,大部分商家要求顧客得持有新冠病毒檢測陰性證明、疫苗施打證明或是染疫康復證明,部分店家甚至只接受後兩者入場。
自昨天(10月11日)開始,德國政府不再負擔快篩費用,未施打疫苗的人凡想去餐廳吃飯或是剪髮等活動,都得自費10歐元至25歐元的快篩費用 。
此外,一直以來,凡因疑似或實際感染新冠病毒,而得居家隔離無法上班的德國居民,都由德國政府補償隔離時期的薪水。但自11月1日起,未施打疫苗的人若因防疫措施得在家隔離,不會再領到這段時間的薪水補償。
亥姆霍茲(Helmholtz)感染研究中心流行病學專家朗格(Berit Lange)指出,讓這些還未施打疫苗的人改變態度,「對流行病學而言具有極大意義」。她告訴德國之聲,「我們得看看這些措施是否有效。」
她表示,得找出為何這些人還不去施打疫苗的原因,以及能做什麼措施讓他們改變心意。「很難講我們還在這場疫情的哪一階段。以全球來說,我們可預期疫情會再延續2到4年。」朗格指出,「我們只知道德國還沒有足夠的免疫力,能避免疫情大規模爆髮帶給醫院極大負擔。」
根據衛生部統計,目前全德68%的居民至少已施打第一劑,且超過60歲的人口中,已完整接種兩劑的比例高達85%。根據德國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最近一項研究指出,這兩項數據實際可能更高,因為部分醫生尚未註冊所有疫苗施打的紀錄。
德國邁入第四波疫情?
對許多德國人來說,德國已經度過最糟的疫情階段。最近一份調查指出,僅42%的人擔心目前仍上漲的染疫數字。但今年夏天的調查顯示,這項數字多達62%。
根據目前數據,德國似乎能躲過今夏以來第四波疫情的大規模爆發。這幾個星期以來,全德7天內每十萬人感染數都保持在60左右,比去年同期高。
然而這只是呈現疫情的一個面向。從去年下來以來,德國官員便持續以住院率判斷整個疫情狀況,因為住院率更能反應重症與醫院照護系統的負擔現況。目前住院率指數(過去7天每十萬人因感染新冠住院的人)為1.6,因重症佔據加護病房的數字也很低。
比較大的擔憂是來自於不同城鎮的情形,像是當地7天內每十萬人感染數超過100,甚至200的地區。在德國人口最多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有280名染疫者住在加護病房,其中半數使用呼吸器。但絕大多數重症病患仍是未施打疫苗的人。
謹慎樂觀
隨著氣候邁入冬天,德國的社交生活也逐漸轉向室內。這代表染疫風險增加,就像去年秋冬爆發的第二波疫情一樣。德國衛生部長施潘警告,目前國內的疫苗接種率不足以保證同樣的情況不會捲土重來。
他針對放寬防疫措施指出,「我們最好不要走得太快,而是循序漸進,才不必再退後一步。」
病毒學家朗格認為,德國不會採取像英國先前有所謂的「自由日」,所有防疫措施一次解除,至少近期不會有這一天。
「能不能宣佈是個政治問題,但能不能堅持下去則是一個流行病學的問題。」她指出,如果感染率再度上升,且為醫療系統帶來負擔的話,那實施防疫規則是必須的。
孩子們仍未施打疫苗
德國目前仍有約9百萬名12歲以下的孩童無法施打疫苗,這個族群的感染率相當高,但健康官員指出,當中的重症病患人數很少。
德國每個州相關教育政策不一致,每間學校的規定也不太一樣。其中最大的爭論點是口罩,RKI希望每個孩子在教室都戴口罩,但部分兒科醫生並不認同此項建議。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