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小學生比中學生表現好

2003年4月9日

德國在國際中學生水準測試中成績欠佳,各界自慚之餘努力反省。近日剛剛公佈的檢驗國際小學生語文水準和理解能力調查結果讓德國人鬆了一口氣:德國小學生的測試成績屬於上乘。為什麼中學生的水準會有如此大的落差?

https://p.dw.com/p/3TcZ
德國小學4年制,孩子上學沒壓力圖片來源: AP

國際小學生閱讀是由設在荷蘭海牙的國際教學成績評估聯合會提議舉辦的。全世界35個國家的14萬7千名小學生參加了2001年的這次調查。德國245所小學的1萬名學生也在其中,平均每個聯邦州有兩個班級參加。孩子們要閱讀一篇文章,然後回答問卷中的問題。另外他們還回答了有關閱自己讀習慣和閱讀愛好及課余活動的問題。家長、老師和學校領導也參加了相應的問卷調查。

本周二,德國教育部門正式公佈了調查結果。德國學生的成績在35個國家中排名第11,屬於上乘。另外德國孩子在數學和自然科學科目的附加測試中成績也不錯。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前在國際中學生學科測試中,德國學生的名次排在後三分之一,甚至落在一些經濟遠不如德國發達的國家之後。這一反差促使德國政府和教育界有關教育改革的討論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德國小學4年制

如果小學生的表現明顯比中學生好,是否說明問題出在中學教育裡呢?首先得從德國中小學的特殊體制說起。德國的小學只有4年,從5年級開始,孩子就要選擇進入不同的中學,主要有5年制的初級中學、6年制的實科中學和9年制的文理中學。前兩種學校的畢業生大部分將進入職業學校,而文理中學的學生很多選擇進入高等學校。許多教育界人士認為,國際間的橫向比較說明,德國小學教育是可以令人滿意的。但將學生過早分流是很不利的。目前歐洲只有德國和奧地利採用這樣的制度,其他歐洲國家的初等教育時間為6到9年。

有專家認為,過早分流的弊病是,選擇哪種中學的決定很大程度上受家庭出身的影響。進入中學後周圍的同學大多來自類似的文化背景,這對來自中下層的孩子不是好事,而在孩子10歲時就要決定今後的前途方向,為時過早,作出的往往不是最佳選擇。

延長小學學制,避免過早分流

要改變這一點,只有改革學校結構。包括聯邦教育部長布爾曼女士在內的一些政府部門負責人要求,延長小學學制。

建議延長小學學制的人認為,升入高一級學校的篩選應推遲,至少應該有一個過渡階段。另外在小學裡,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和家庭背景的孩子在一起學習,這對他們很有好處。教育部長布爾曼甚至提出將小學延長到8年級。

根據一項問卷調查,小學老師得到的評價和認可相當高。許多家長說,孩子喜歡上學,在學校既不會跟不上,也不會覺得太容易。小學老師受家長信任的程度也比較高。教育部長布爾曼說,顯然小學老師更能根據孩子的不同水準因材施教。因此應加強要求中等學校教師掌握教育方法和教育心理。

布爾曼的其他設想還有:「顯著改善教師培訓的水準,建立全國統一的,適用於不同類型學校的教學水準標準,以及開設全日制學校。」

德國小學生沒壓力

反對延長小學學制的意見恰恰來自本次小學生閱讀測試的德國地區項目負責人,漢堡大學的伯斯教授。他認為,學校類型、體制結構對教學水準的影響遠沒有人們所想的那麼大。關鍵是具體的課堂教學,老師怎麼上他的每一堂課。

傳統上,德國人對小學教育的態度是比較放鬆的。學前教育不普遍,孩子在小學裡也有很多時間游戲,沒有課業壓力。弗拉赫女士認為,許多家長頭腦中的教育觀念是不正確的:「我們中的很多人總是想,孩子還小,就讓他們順其自然成長。我看問題不僅僅出在學校,而且出在家長身上。許多家長都說,孩子也怪可憐的,不應該讓他們負擔過重。這是我們思想方法的一個錯誤,我們對孩子的培養開始得太晚,把學前這段大好時光白白荒廢了。」

雖然小學教育的成績通過這次測試得到了肯定,小學老師的口碑也很不錯,但根據教育和科學工作者工會的統計,與其他國家、與中學相比,德國政府給小學投資不足,教師結構老化,幾乎一半的老師年齡超過5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