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什麼才是歐洲的最大威脅?
2018年12月1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的評論以"為中國量身定製"為題,讚揚了德國政府出台新規收緊外資收購審核的做法。
"這一改革,標誌著德國從一場天真的美夢中覺醒。德國人曾經以為,只要政府華麗地抽身於經濟運作之外,德國經濟就能夠在今後數十年保持繁榮。今天修訂的法規,當然適用於所有人,但是它其實是為中國量身定製。促成這次修訂的事件之一就是中國國家電網試圖收購德國東北部電網營運商50Hertz。德國安全機關的工作人員擔憂,由共產黨控制的國家電網集團會取得德國'關鍵基礎設施'的控制權。如今政府修訂法規,這是正確的。德國人醉心於'中國復興'之傳奇已經太久,他們想在經濟、科學、文化等眾多領域讓中國人成為合作夥伴。但是,中國人最好還是不要當控股人、房東、掌控者。"
"就在本周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發表了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演講,強調'沒有可以奉為金科玉律的教科書,也沒有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但是,又有誰想對中國人頤指氣使呢?嚴格來說,即便是川普也不會這麼干。但是,習近平堅持認為用這種民族主義論調有其必要性,這是為了維持對多民族國家的掌控。中國政府正在使用包括來自德國的高科技手段來監控民眾,還在幾乎每一個企業裡安插了中共黨組織。而面向國外時,習近平則扮成自由貿易捍衛者。這其實也沒說錯:德國正在收緊外資准入限制,中國則正在放寬。究其原因:習近平不再需要這種限制措施來實現對局面的掌控,畢竟中共已經將其觸角伸入了幾乎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家庭,中國政府現在已經非常強大。"
"德國人因為賭徒川普而惱怒,因為冷酷的權術高手普丁而感到害怕,但是卻長期忽視了自由民主體制所面臨的更嚴重威脅。德國政府周三出台的最新經濟政策,則有助於改變這種長期的謬誤:誠然,中國實施'開放'政策已經有40年,但這主要指貿易方面。北京以此解決了數億人的溫飽問題。而在內政領域,習近平正在打造的國家,幾乎不會是任何歐洲人想要的形式。"
政治立場明顯左傾的德國《青年世界報》則以"新社會市場經濟"為題,刊發評論抨擊了德國政府收緊外資收購審核。作者注意到了中國正在逐步放寬對外資的限制,而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同期卻對中國企業及投資者越來越不友善。
"強大起來的中國正在變得開放,正在衰落的西方則開始搞閉關鎖國。這一基本論斷,正越來越頻繁地被證實。現在,西方國家政府還開始直接給經濟界以補貼,幫助那些沒法自己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企業。就在本周二,歐盟委員會宣佈,德國以及其他三個歐盟成員國可以共同出資17.5億歐元,補助微電子行業的企業以及研究機構。根據以往的法規,這種直接補貼的做法是不允許的,但是法規已經被修改。歐洲企業在不少領域都落後、或即將落後於亞洲競爭者,微電子只是這些領域之一。因此,歐洲今後還會有更多的閉關鎖國以及政府補貼的行為。"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