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什麼會使民主死亡?
2019年2月1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最新一期的德國《經濟周刊》以"為人民服務的中國式統治"為題,刊發了由雜誌退休主編巴龍(Stefan Baron)撰寫的評論。文章注意到,在最新的民意調查中,只有40%的德國普通人還對本國政府抱有信任,而中國人對本國一黨專制政權的信任度卻高達86%,在所有調查國家中高居榜首。作者憂心忡忡地問道:西方的代議民主制度是否即將死亡?在與中國威權政府的體制競賽中,西方體制又如何能兌現他們對民眾的富足生活的承諾?
"這種令人震驚的信任度差距,讓我們深思。由此我們意識到一條長期被忽視、但是卻本應是西方政治秩序核心的理念:人民選出來的政府,也必須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在中文裡,'國家'由'國'和'家'兩個字組成,所以國家就是小家庭組成的大家庭,國家領導人就是家長的家長,應當愛民如子。反過來,民眾對於國家領導人,就應該向對待父權秩序中的家長那樣尊敬、忠誠。"
"所以,在中國傳統的治國理念中,強調了這種父權式的、服務於人民的統治。其合法性來源於統治者遵守對民眾的許諾。而我們西方的民主則建立在雙重合法性之上:人民選出的政權,以及為人民服務的政權。這一政權由自由選舉產生的民意代表來執行。要是民意代表脫離了民眾的實際生活、或者假裝脫離了民眾的實際生活,就會導致民意代表與民眾之間的疏離。這種局面會催生民粹主義。民意代表越是疏離,民粹主義就越是嚴重。"
"若想重建人民對民主制度的信任,人民選舉的政府就必須與為人民服務的政府不可分割。尤其是在威權中國已經開啟體制競賽、數字科技革命正在對西方體制構成有史以來最嚴峻挑戰的今天,這一原則就更顯示出重要性。"
作者指出,與此前的科技革命有利於民主體制不同,工业4.0、人工智慧掀起的科技革命似乎在某些方面對專制模式有利。中國這樣的技術官僚精英政權,能夠憑借專制體系,以更快、更有針對性、更大規模的資源調配來集中研發、推廣面向未來的科技,也能更好地緩解科技革命帶來的失業等不利影響。
"但是,正如荷爾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的詩篇中所說,有危險的地方,希望也會增長。對於民主體制而言,數字化不只是挑戰,也提供了全新的機遇,讓它能夠重新贏得失去的信任,讓它重獲競爭力。"文章認為,數字化時代,民主國家的代議民主制越發向直接民主制靠攏,民眾對政治的參與度、影響度明顯提高,此時新聞媒體的客觀中立性就越發重要。而偏偏在重要的中國議題上,"西方國家的政府以及媒體目前正在傳播一種反華氛圍,這種一概而論的論調,多少讓人聯想到當年的反猶氛圍。對於中國人而言,外來的敵人將他們的視線從國內的不足和疏失中轉移開,外敵成了中國人的替罪羊。"
"要是西方民主國家針對中國的體制競賽演變為一場新的冷戰、甚至是一場熱戰,那麼'構建一個為人民服務的政府'這一理念就首當其沖地成為犧牲品。民主將死於黑暗中。"
杜塞道夫出版的《商報》以"湯姆老兄,使命完成!"為題,刊發了社論,赞扬了即將卸任的空中巴士總裁湯姆‧恩德斯(Tom Enders)。同時,文章也憂心忡忡地指出,恩德斯任內,空中巴士與中國加強合作,為這家歐洲企業的未來埋下了定時炸彈。
作者盛贊恩德斯對空中巴士的全方位現代化改革,讓這家歐洲旗艦企業持續煥發生機,而且在A380客機項目上保持理智,及時埋葬了這一永遠無法盈利的項目。
文章隨後筆鋒一轉,接著指出:"對於恩德斯的繼任者而言,空中巴士與中國的關係將會是一塊難啃的骨頭。與競爭對手波音不同,恩德斯治下的空中巴士,不斷加強與中國的研發以及生產合作。作為一家歐洲的高科技製造企業,要是其技術都流失到了中國,又怎能在市場競爭中存活呢?繼任者傅裡(Guillaume Faury)必須為這個問題找出答案。好在傅裡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擁有堅實的資金以及技術基礎,這正歸功於恩德斯。"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