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學術外衣下的間諜

2023年6月7日

德國安全機構發出警告稱,來自中國的工業間諜行為正在變得日趨頻繁。德國內政部長費瑟稱,中國對德國經濟、工業以及學術領域開展間諜活動,已經構成了"極大的危害"。

https://p.dw.com/p/4SJEM
Symbolbild Spionage Affäre
圖片來源: Andreas Franke/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商報》援引來自德國情報部門的訊息報導稱,一些被北京派遣來德的客座學者,打著學術交流合作的旗號,實際上卻在干著竊取智慧財產權的勾當。這篇題為《被低估了的風險》的報導寫道:

"無論是在柏林、布魯塞爾,還是在華盛頓,防範技術流失都被列入了重要的議程。今年五月中旬的日本廣島七國集團峰會上,各國首次就加強保護'事關國家安全的敏感技術'達成共識。儘管聲明中並沒有點名中國,但各方對此心照不宣。

為了減少間諜行為的風險,德國聯邦憲法保護局不斷敦促高科技企業在進行學術交流時應保持警惕。來自德國情報圈的人士表示:'在上述領域,過於幼稚的人仍有很多。'

德國內政部長費瑟(Nancy Faeser)表示,為了杜絕間諜行為,必須在企業和研究機構制定內容廣泛的保護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及時發現並制止刺探情報的嘗試。'

負責情報事務的德國政治家也認為,德國在反間諜領域仍有很多工作要做。聯邦議院情報監督委員會綠黨籍主席馮諾茨(Konstantin von Notz)表示:'來自情報機構的警告,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他表示,絕不應當將來自中國的大學生不分青紅皂白都列為懷疑對象,'但毫無疑問,情報機構也應對具體的疑似案例進行認真審視。'「

《商報》文章中列舉了一家北德醫療科技企業被中方"學術交流人員"竊走核心技術的實例。德國聯邦情報局局長卡爾( Bruno Kahl)更表示,根據中國的國家安全法,所有中國企業和個人都需承擔同情報機構進行合作的義務。

位於柏林的聯邦情報局總部
位於柏林的聯邦情報局總部圖片來源: Christoph Hardt/Geisler-Fotopress/picture alliance

 

"德國內政部將科研領域遭遇中國間諜活動的風險界定為'高'。中國在中長期內無法自主研發出該國所需的技術,因此,德國的科研機構就成了'獲取相關專業知識'的重點目標。有鑑於此,德國內政部長費瑟希望防範中國間諜行為的機制能夠得到相應改善:'對我來說,在同中國打交道時,安全保護方面有三個優先選項:發現風險、抵禦危險、避免依賴。她表示,從事特定領域研發的中國人申請德國簽證時,需要接受'更進一步的審查'。

北京方面則對相關指控予以反駁。中國駐德使館回應《商報》相關問詢時表示:'我們堅決反對任何針對中國政府的主觀臆測和毫無根據的無理指控。'並表示,中國一直在敦促境外的本國公民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和風俗習慣。"

對於前不久雲南發生的回民抗爭事件,《新蘇黎世報》寫道:

"德國受威脅民族協會的舍德勒(Hanno Schedler )表示,前些年開始,中共開始指責回民修建的清真寺過於突出阿拉伯風格。迄今為止,中國境內已經有數千座清真寺被拆毀或改建。舍德勒說:'習近平很擔心,這些清真寺會變成滋生反抗運動的窩巢。最後只有那些政府得到政府批准、並受政府監控、可以吸引遊客的清真寺才得以倖存。'

除伊斯蘭教之外,其他宗教也同樣蒙受著巨大的壓力。佛教廟宇的商業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天主基督教堂裡的十字架被拆除,不願同政府合作的神父則受到打壓和拘捕。中共中央統戰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張訓謀2019年曾表示:'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換言之,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將主導一切:宗教和文化的多樣化將被佐以少許民俗特色的一刀切文化所取代。"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