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束手無策」的港府
2019年6月1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在並非民主選舉而產生的香港立法會中,北京的支持者明顯佔多數。但在大量警力在場的情況下,堅定的示威者們仍然實現了包圍立法會大樓、推遲修例二讀,這是一個成功",德國《日報》6月12日的評論文章這樣寫道。文章隨後將這次抗議活動中香港當局的表現與2014年雨傘運動時進行了對比,稱2014年時當局還盡量"避免尋求直接對抗、寧願忍受抗議"。
"現在,香港政府則似乎要盡全力推進這部不受歡迎的法案。毫無疑問,港府也有能力這樣做。然而一個關注民生、體恤民情的理智政府、理智執政不是這樣的。港府今天就……如此表現,那麼未來就像很多人擔心的那樣,北京還會更多地干預香港事務或者乾脆接管控制權。"
作者Sven Hansen表示,示威者是為了香港的命運而抗爭,為了"香港與中國繼續在法律、政治、文化上存在差異而抗爭,這種差異不僅是香港的身份與特性,也是香港的成功與吸引力所在"。
"如今,不明智的港府的固執己見給這些帶來了威脅。如果港府現在憑借警力來達到其目的,那麼還會有更多的人離開香港。過去一年,兩名來自香港的活動人士史無前例地在德國尋求庇護。如果特首林鄭月娥沒有迅速恢復理智,那麼很快還會有更多來自香港的難民。"
"束手無策"
德意志廣播電台則發文稱,香港民眾的抗議活動展示了民主價值觀與中國干預日益增加之間的矛盾。作者Markus Pfalzgraf寫道:"香港民眾最主要做到了一件事:讓其政府束手無策。"即便港府現在還沒有放棄修例,未來也可能會逐步退出:首先推遲,然後取消議會辯論,不再迅速作出決定。同樣顯示出港府束手無策的還有面對以和平示威為主的民眾使用封鎖和動用暴力。"一個已經使用了暴力卻仍然無法控制局勢的政府,是虛弱的。"
文章稱,香港民眾已經對其政府失去了信任,即便港府不再堅持修例,也無法再贏回信任。事到如今,這關係著的不只是修例,而更多是港府本身。
"如果該法案(修例)被推翻,那麼這位女特首也會跟著倒下。這也正是她的難處:如果她繼續保持強硬態度,那麼局勢可能失控。如果她讓步,就會被看作是軟弱的,那麼她在中央政府眼中也就無以為繼。"
"然而對於北京領導層而言,時間則是有利的。很快香港回歸後的過渡期將過半,還有不到30年,香港就將完全隸屬於中國了。而如今,中國感覺自己已經如此強大,不用再太顧忌在經濟金融和證券領域影響力都有所下降的香港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