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996" 過勞死風險遠大於福報
2021年5月1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兩個權威性國際組織首次研究長時間工作與死亡之間的關係,並得出明確結論。超時工作的問題涉及到全球人類健康。世界範圍內,將近十分之一的雇員每周工作時間超過55小時,如果每周按5個工作日計算,即每天工作超過11小時。
它的後果便是,與每周工作35-40小時相比,超過55小時的工作量將罹患中風的風險提升35%,而面臨心臟病的風險升高17%。
研究報告發現,在2016年,每周工作超過55小時導致39.8萬人死於中風,34.7萬人死於心臟病。這兩個數據同2000年進行比較可以看到,16年當中,過勞死於中風人數以及心臟病的人數分別增長了19%和42%。
一名公共衞生專家告訴德國媒體《每日新聞》(Tagesschau),40歲以後持續超時工作的後果,會在10年後表現出來。報告顯示,大多數死亡者是60至79歲的人,他們在45至74歲之間每周工作55小時以上。
世衛和國際勞工組織在對150多個國家進行了2300項調查,綜合了近60份調研,在此基礎上寫成目前的這份報告。該報告就超長時間工作對男性和女性的損害給予了同等關注,但報告尤其注意到,男性因超長時間的死亡率明顯高於女性,即72%的案例發生在男性身上。不過,在很多國家家務是女性事務,而家務沒有進入超時工作的統計當中。
報告指出,歐洲和北美地區,超時工作的壓力相對較輕,而太平洋西部國家以及東南亞、非洲和拉美地區的情形更為嚴重。
日本的過勞死
今年5月,日本傳來新生代平面設計師、35歲的西川友美在東京過勞離世的消息,令人震驚。2002年,《牛津英語詞典電子版》從日語收錄了「過勞死」(karoshi)一詞。全球第一宗有記錄的過勞死個案就發生在日本。
八十年代末,過勞死成為日本社會的熱議話題。據BBC報導,2015年日本厚生勞動省記錄的這一數字已飆升到2310起的歷史新高,但仍然不過是冰山一角。在日本,如果死者被認定為「過勞死」,其家庭可每年從政府獲得2萬美元補助,公司的補助最高可達160萬美元。
中國的996
在中國大陸對996工作模式的討論從未停止過。996即每天工作12小時,一周6天工作制。
2020年12月29日,拼多多一位20出頭的女員工意外離世;2021年1月9日,該公司另一名員工在長沙家中跳樓自殺。這一系列事件將996推上討論的前台。
一名雇員告訴新華社,「加入拼多多一年半以來,我幾乎一直處於早上11點上班、晚上11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狀態,每月工時在300小時左右,這也是組內不少同事的現狀。」 另一位同事的打卡紀錄顯示,整月這位同事都保持著周日、周一到周五每周六天,早十時前後到晚十時左右的打卡。
996工作制顯然大幅度延長工作時間,這一現象決不限於拼多多,而是企業界普遍實施的不成文規定,但其在法律上承擔怎樣的後果?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江鍇曾就過勞死的法律不確定性對新華社表示,2003年通過的工傷保險條例中,規定了七種可以被認定為工傷的情形,但並不包括「過勞死」。「嚴格意義上說,『過勞死』不是一個法律概念,按照現行條例,有可能可以將『過勞死』認定為工傷的情況是,在工作崗位、工作時間突發疾病且48小時內搶救無效的情形。」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