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蟑螂:德國小蠊如何征服世界
2024年5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大多數人覺得蟑螂令人作嘔,但實際上它們的能力十分驚人:蟑螂速度快如閃電,它們可以把身體壓得極扁以便穿過狹窄的縫隙,除了爪子外,蟑螂的足上還有特殊的粘附器官,因而可以攀爬光滑、垂直的表面。
最重要的一點:蟑螂生命力極其頑強。它們的背甲能夠承受九百倍於自身的重量,因此幾乎無法被壓碎。且大多數殺蟲劑對蟑螂幾乎不起作用。
這就會帶來很大的問題,因為蟑螂能夠攜帶傳播許多細菌、病毒和真菌。它們會引發過敏,導致腹瀉、結腸炎、甲型肝炎、炭疽、沙門氏菌病或結核病。在畜棚中,蟑螂還可能引發口蹄疫。
蟑螂家族最強王者 – 德國小蠊
全球最成功的蟑螂非「德國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莫屬——因為它在全世界分佈最為廣泛。德國小蠊成功打入了全世界各大洲人類的生活圈,成為不討喜卻又難以擺脫的一員。這種夜行性昆蟲可長至兩釐米,出沒在全球各地的建築物中。在野外,德國小蠊卻很少見。
德國小蠊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這種蟑螂第一次被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是在德國。1776年,瑞典生物分類學家卡爾‧馮‧林奈(Carl von Linné)首次對德國小蠊進行了科學描述 。那是在七年戰爭結束後不久,當時半個中歐一片廢墟,人民極度貧困。
儘管被稱為「德國小蠊」,但實際上,它的起源不明。現在,一支由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員錢唐(音 Qian Tang)領導的團隊研究分析了從全球五大洲17個國家收集的281只蟑螂的基因組,揭示了德國小蠊的起源,並重建了其在全球傳播擴張的路線。
從亞洲傳播到全球
分析結果顯示,德國小蠊大約在2100年前從亞洲蜚蠊(Blattella asahinai)中分離出來。即使在今天,這兩種蟑螂仍然非常相似。研究人員認為,當時人類文明在南亞蓬勃發展,德國小蠊的祖先 – 亞洲蜚蠊最初適應了現今位於印度或緬甸的人類定居點。
從印度或緬甸作為起源地,德國小蠊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通過兩條不同的路線分別實現了向西和向東的傳播:
大約1200年前,受益於伊斯蘭經濟和軍事擴張,德國小蠊隨倭馬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商業和軍事交通(極有可能比如藏在士兵的麵包籃子中)向西進入中東地區。
大約390年前,隨著歐洲殖民主義的興起——尤其可能是荷蘭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等國際貿易公司的出現,南亞與東南亞之間的商業活動推動了德國小蠊向東進發。
德國小蠊隨人類一同遷徙
該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上發表論文寫道,即使在18世紀初,德國小蠊的主要分佈區域仍僅限於亞洲。直到18世紀下半葉,即卡爾‧馮‧林奈首次對其進行科學描述的時期,這一情況才有所改變。
大約270年前,隨著全球遠程貿易的開始,隨著交通工具的進步,德國小蠊搭便車進入歐洲,並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從歐洲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蟑螂理想的生活環境
無論德國小蠊去到哪裡,它們總能在有暖氣和管道的建築物中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環境。德國小蠊耐寒能力差,而這顯著減少了其在較冷地區的死亡率。
該研究團隊表示「人類文明的興起引發了適應城市環境的物種的進化和傳播」。
德國小蠊特別喜歡潮濕溫暖的房屋。原因是作為變溫昆蟲,德國小蠊唯一不太能耐受的就是干燥。在沒有潮濕角落的現代房屋中,它們很快就會因缺水而死亡。
德國小蠊驚人的抗藥性
研究人員表示,德國小蠊能如此成功地征服全世界還有另外一個原因。與其他蟑螂相比,德國小蠊對殺蟲劑具有特別強的抵抗力。
化學藥品對蟑螂作用不大。對某種藥劑成分有抵抗力的蟑螂可以在一代之內對其他藥劑成分也產生抗藥性。
存活下來的蟑螂會在幾個月內再次大量繁殖。由於蟑螂平均壽命為三個月,其抗藥性發展的速度極快,因為最具抗藥性的蟑螂會將基因傳給下一代。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