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棄嬰艙 下下策?

2013年3月12日

"棄嬰保護艙"是一個無奈之選:因為某些理由無法撫養嬰兒的母親能夠以匿名的方式將寶寶放置在這樣的場所,而這種棄嬰艙是要避免孩子被隨意丟棄在外。不過反對者認為這種辦法可能會助長遺棄之風。

https://p.dw.com/p/17vlU
Durch die geöffnete Babyklappe des Helios St. Johannes Klinikums schaut man am 03.01.2013 in Duisburg (Nordrhein-Westfalen) auf das vorbereitete Babybett. In dieser Babyklappe sind seit 2001 neun Babys abgegeben worden. Foto: Roland Weihrauch/dpa (zu dpa-Korr:"Babyklappen werden genutzt, bleiben umstritten" vom 10.01.2013)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眼看著肚子越來越大了,可是懷著孕的準媽媽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因為照著目前的生活境況來看,一個嬰兒對她們來說簡直是個災難。有可能是因為這個孩子也許並不是這位孕婦和丈夫懷上的孩子,有可能是因為家庭條件不允許,無力撫養孩子,或是這個孩子來的不是時候。

即使是在一個富裕的社會,在為家庭、孕婦、母親設立了眾多咨詢中心的情況下,像這種緊急狀況也會時有發生。天主教婦女社會服務機構負責人克萊尼(Monika Kleine)表示:"這些孕婦不能在分娩之前找到一個解決方案。"

沉重的話題

而這些嬰兒們往往是被秘密生下來的。克萊尼介紹說:"分娩的地點有可能是在一間地下室,或者在洗手間,或者是在花園裡搭建的棚子裡面,在生產的過程中她們心存恐懼,分娩時也沒有任何醫療條件。"

Eine junge Mutter verlässt am 24.11.2000 den durch Sichtblenden abgeschirmten Bereich vor dem "Moses Baby Fenster" in Köln, nachdem sie zuvor das Neugeborene durch das von außen zu öffnende Fenster in ein Wärmebett gelegt hat (gestelltes Foto). Ein Signalton verständigt dann das Personal des "Hauses Adelheid", einer Einrichtung für alleinerziehende Mütter, die vom Sozialdienst katholischer Frauen (SkF) betrieben wird. Dies ist die erste anonyme Abgabestation für ungewollte Kinder in Nordrhein-Westfalen.
科隆的「棄嬰保護艙」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為了避免這些媽媽們在絕望中隨意遺棄甚至殺死孩子,德國設立了一種"棄嬰保護艙",嬰兒的母親可以匿名將孩子放入其中。德國目前設有近100個"棄嬰保護艙"。據估計,從2000年到現在,保護艙接收了數百個寶寶。

在科隆一個"問題城區"就有一家這樣的設施。這家阿德爾海之家是由天主教婦女社會服務組織營運的,是一所全天候的母子服務機構。在大樓的側面一條鋼板隔開的小路通向"摩西嬰兒之窗"--也就是"棄嬰保護艙"。

打開這扇活動的小窗,可以把孩子放在一張柔軟的羊毛皮床上,床下擺放了可以保持溫暖的加熱器。工作人員蘭佈雷希茨(Katrin Lambrecht)說:"當嬰兒被放入時,我的手機就會收到通知訊號。"

12年之內,科隆這家"棄嬰保護艙"一共被放置了19個孩子。雖然有些母親之後曾經和機構取得了聯繫,不過被放置在"摩西嬰兒之窗"的大多數嬰兒一生都不知道父母是誰。克萊尼說,這些孩子的生活永遠有個缺憾。所以重要的是要和這些孩子及其領養家庭進行互動,可以讓他們來看看"摩西嬰兒之窗"。第一批孩子已經參觀過了,當時的場面讓人十分感慨:"一些孩子只是看了看這個窗口,而一些孩子甚至想要試著躺進去。"

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可能會變成一個巨大的精神包袱。德國憲法局在1989年時就明確的作出表態,人人都有權利知道自己的身份。三年前,德國倫理委員會就對這種匿名放棄嬰兒的做法提出批評,並向德國政府發出呼籲,要為身處緊急情況的孕婦出台相應法規。"棄嬰保護艙"和"匿名分娩"沒有得到法律承認,只是被法律所容忍的。

"德國青年學院研究所的布拉德納(Monika Bradna)表示,這種"棄嬰保護艙"是給母親和孩子提供的最糟糕的幫助。她參與了一項關於匿名棄嬰的調查。結果顯示:德國沒有統一的"棄嬰保護艙"標準,比如沒有統一規定出,這些棄嬰什麼時候要向有關當局作出登記,留下的嬰兒什麼時候必須被開放領養。布拉德納批評說,德國也沒有一個機構做出集中統計,一有多少個被匿名交給"棄嬰保護艙"的嬰兒。

Monika Bradna, Referentin am Deutschen Jugendinstitut in München, das Foto wurde uns von der Pressestelle zur Verfügung gestellt. 03/2013
德國青年學院研究所的布拉德納(Monika Bradna)圖片來源: DJI

德國家庭部長施羅德(Kristina Schröder,基民盟)現在雖然還不想取消"棄嬰保護艙",不過新的規定會使得這種設置變得有點形同虛設:這種有關秘密出生的法律在本周三得到內閣的商議。通過這項法規,孕婦可以在醫院生下匿名嬰兒。而媽媽的個人資料將被保存到一個中央機關的密封信封裡16年,之後孩子應該可以知道母親的名字。

然而批評者認為,應該也給予婦女相應的權利:只有在母親也同意的情況下,孩子才能知道母親的名字。而克萊尼說,從孩子的角度上來看,這是一個有缺憾的解決方案。如果這樣的話,雖然母親捍衛了自己的權利,可是孩子並沒有得到法律的保障。

變相縱容?

November 26, 2006. Madrid, Spain. Stomach of pregnant woman. (Photo by Miguel Palacios/Cover/Getty Images) #89407974 GettyImages
德國家庭部長施羅德意欲出台法規,孕婦可以在醫院生下匿名嬰兒。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不過克萊尼對政府要檢查"棄嬰保護艙"應用的想法表示贊同,她表示,"棄嬰保護艙"需要有個統一的規定。另外,這種設施和匿名分娩是為了拯救幼兒生命這種理由目前看來也並不充分,克萊尼說:"我們根本不知道,'棄嬰保護艙'是否真的拯救了生命。"

因為到目前為止這方面還沒有一個官方統計數字:人們並不能確定,德國出現了"棄嬰保護艙"這種設置後棄嬰是否真的變少了。

這種設施也有可能會起到相反作用,助長了遺棄之風。也許一些本來可能會留下孩子的母親因為知道有"棄嬰保護艙"之後才會想到,要使用這種方式和寶寶永別。

作者:Monika Dittrich 編譯:文木

責編: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