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海爾手機年底開發「歐洲新大陸「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6年7月26日

對德國人來說,海爾(HAIER)將不再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家電巨人׃ 至少有5款海爾新型手機將在聖誕節粉墨登場,試圖在硝煙四起的手機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德國之聲記者綜合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8qpS
聽不見嗎?請用海爾手機圖片來源: Bilderbox

這些新款手機普遍帶有海爾特有的快客技術(如 只有4個按鍵和觸摸式顯示屏的HAIER M230),多媒體(M230)甚至3D動畫、錄像技術(A600),或強大的游戲功能(A63),還有的則以精巧的筆形設計讓人耳目一新(P8)。

海爾與德國的淵源已久,起家的冰箱技術就來自於德國。1990年,海爾首次向德國出口2萬台冰箱,吹響向歐洲家電市場進軍的號角,但海爾對歐洲消費者而言,仍舊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去年3月,海爾手機亮相德國漢諾威CeBIT電信展,與摩托羅拉、諾基亞、三星等手機巨頭比鄰而居,引起營運商的廣泛關注,也發出了其手機產品國際化的訊號。

海爾手機試圖闖關歐洲市場的雄心來自於其「 絕地求生「的強烈願望。海爾電器財報顯示,去年海爾電器手機利潤淨虧1.39億港元,營業額下降48%,加上集團收購移動手機業務產生減值虧損3億多港元,造成利潤總額巨虧4.33億港元。

海爾手機虧損的背後則是包括TCL、波導、夏新等在內一批主流國產手機企業在國內市場的節節敗退׃ 由於始終以OEM、低端產品為主打,市場佔有率已由高峰期50%降至20%以下。中國儘管享有「世界手機加工廠」的稱號,卻枉為別人做了「嫁衣」,獲益的是業績一路飆升的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等國際大牌。

要想「破繭重生」,國產手機國際化是一條重要路徑,如TCL去年收購了阿爾卡特,最早到大陸蘇州投資的台資IT企業明基也收購了西門子手機業務。相比之下,海爾嘗試了日韓手機企業上世紀末走過的另一條路:以自主研發推動自主品牌走向國際化。

海爾宣稱目前已掌握除部分核心晶片開發之外的其他手機核心技術,包括手機協議軟體、基帶與射頻電路設計等手機製造核心技術。僅今年上半年,海爾就投入了上億元的研發費用,快客技術、隨身唱技術相繼誕生。去年6月起,海爾手機首征印度,至今已簽下百萬部手機訂單。如今海爾又一路西行,遠征德國,儘管路途漫漫,但海爾表示,「只要找對了路,就不怕路遠」。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