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國經濟狀況與人民幣匯率無關

2003年9月4日

美國財政部長斯諾的北京之行引起了德語媒體的極大重視。商報的一篇文章在分析了美國和日本的經濟形勢後認為,把本國的經濟問題全部歸罪於中國是不公正的,在報導的美國和日本失業數字方面也欠真實。文章在談到中國的形勢時寫道:

https://p.dw.com/p/42Ox
斯諾的北京之行並沒有能促成人民幣升值圖片來源: AP

「斯諾是在一個經濟和政治都十分棘手的時候訪問北京的。中國無論如何都要與美國保持良好關係,但也必須關注國內的經濟現實。那裡存在著越來越多的現實問題。分析家關於中國經濟雖然受到非典影響仍然將增長8%的說法,只是問題的一面。另一面是經濟越來越顯示出過熱,中國在改革熱和增長信念中耽誤了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忽視了全速發展經濟過程中產生的副作用。結果是:醫療衞生體係一片荒蕪,環境遭到破壞,水和能源成了戰略上的緊俏商品,內地出現動蕩。

最近形勢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從香港一家大報發表的『喚醒北京新領導人』的文章就可以看出。這是美國駐北京商人布拉姆寫的,他在中國有巨大的經濟利益。人們一直認為,他把中國看得太五彩繽紛了。現在他也警告說,中國有可能出現經濟崩潰。甚至新成立的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也行動起來,它們的代表人士提出,不能再隱瞞繁榮帶來的有害副作用和矛盾。」

法蘭克福匯報刊登了一篇讀者來信,信中就斯諾的中國之行寫道:

「美國為其製造業中就業崗位的減少找到了一個新的替罪羊,就像八十年代的日本一樣,這次是中國,說中國依靠低估的人民幣把美國企業從市場排擠了出去。中國政府對斯諾表示冷淡是完全有道理的,因為中國的出口成就與人民幣的低價位沒有什麼關係。這裡首要的是勞動費用,低廉的勞動費用使『中國製造』得以推廣。中國的勞動費用僅為美國的2%到3%。人民幣即使升值10%、甚至50%都不會改變中國的競爭優勢。中國仍然是外國直接投資的主要目的地,對美國企業也是一樣。從長遠來看,人民幣必然要放開、自由浮動。但很快放開將給中國帶來一些風險:中國的金融業衰敗,通貨緊縮是一個很大的危險,農村的失業在增加。在這方面,沒有美國為競選而進行試驗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