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看德國喪葬觀念變遷
2005年11月1日由於生活方式的變遷和日益昂貴的墓葬費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其它的形式,如在埋葬在樹林中的無名墓穴或將骨灰撒到野外等,這一趨勢引起了德國教會的不安。
如果問德國人,他們希望死後如何處理自己的遺體,有60%的人會選擇傳統的方式,即放入棺木土葬或火化後將骨灰葬入墓地。但如今平均每年已有15%的死者沒有按照傳統的方式入土,越來越多的人放棄隆重的葬禮,而選擇將骨灰撒入大海,埋葬到集體墓穴或樹林中的無名墓穴。
這樣做可以節約費用,並省去一些不必要的煩瑣禮儀和場面。在樹林中購買一塊無名墓穴,只需要800歐元,這樣的墓地德國已經有8處。柏林的心理學家哈澤指出,對許多人來說,昂貴的喪葬費用是他們作另類選擇的關鍵原因。按照傳統方式購置棺木,墓穴以及葬禮儀式的費用高達數千歐元。但哈澤認為,傳統家庭結構的解體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人們與親人告別的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對許多人來說,有沒有一座墳墓和墓碑已經不那麼重要了,以前人們可以常常到墓碑前去,似乎這樣可以與死去的親人保持某種聯繫。」
不久前一個機構對德國人的喪葬觀念做了一次問卷調查。40%的人都更傾向於非傳統的方式,如海葬,樹葬,將骨灰埋入自家的花園或無名墓地等。
德國的教會對這一日益增長的趨勢持批評態度,並指出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獨居者人數的增加,有越來越多的人將在孤寂中渡過生命的最後時光,孤獨地告別人世,因此他們就更加不應該被無聲無息地埋葬。教會強調葬禮儀式和墓碑對於死者的意義,因為它們是屬於個人的,而且一個固定的地點和刻著名字的墓碑能賦予短暫的生命以神聖的意義。教會還指出,選擇無名安葬方式的親屬事後往往因無法找到一個寄託哀思的地點而萬分苦惱。
殯葬產業,包括製造棺木和墓碑的企業,殯葬服務公司,以及地方政府則採取了務實的態度,為適應新的形勢推出了相應的產品和服務項目,如讓死者親屬選擇自己喜愛的音樂在葬禮上播放,讓他們自己裝飾棺木等。
對上述舉動教會也持批評態度。在德國主教會議負責社區工作的埃爾福特主教萬克說:「從前的喪葬禮儀是圍繞死者為中心的,而今天人們關心的是親屬的感受和他們對儀式的種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