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來案庭審給人上一課
2013年8月2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薄熙來周四在他的「受賄、貪污和濫用職權」案庭審首日的表現及法院的表現成為周五德語媒體有關中國報導和評論的一大焦點。各媒體所論側重點雖不盡相同,但有一點看法一致,即:庭審首日的情況再度顯示,中國依然是以黨代法,黨比法大,因此,在試圖採取較為開放和透明的手段顯示法治進步時,不免跌入尷尬境地,由此而言,薄熙來的「不聽話」,可算是給了黨一次教訓。《法蘭克福匯報》有如下評論:
「以中國國情衡量,公眾在薄熙來案庭審中看到的那一幕,著實可圈可點。在類似的威權國家的類似審判進程可以完全是另一個樣子。薄案也明顯不同於對其妻的審判案。她曾老實服罪,並稱法庭工作盡責。薄熙來在庭上的表現讓人明白了,此人為什麼會被黨的其他領導人認定對其各自的地位構成威脅。薄首先就是因此而被送上法庭的。若真的只是因為腐敗和濫用職權,而且對每一個類似案件都同樣強硬制裁,剩下的領導幹部便不多了。很難想像,薄在法庭上的好鬥姿態是黨的領導層所批准的審判案導演腳本中規定好的。人們得到的印象倒是,這個人雖然倒台了,但仍以為自己還掌握著某些權力。」
與伸張正義無關
《南德意志報》把薄案同30年前的「四人幫」作比較,這樣評論道:
「不久前,薄熙來還是重慶的黨委書記,尚被許多人看成是中國的希望所在。人們可以把他的垮台視為表現權力、野心、野蠻、陰謀的寓言。人們也可以從他的事例中讀出關於中國現狀的一些精要。它的審判案是30多年前那場審判案以來的最大一場『秀案』。當年的那場審判案試圖把文革的罪責完全歸於以毛的遺孀江青為首的四人幫身上。與薄一樣,被告江青也沒想過要對法庭俯首稱臣。……然而,對她的判決在開庭前便已作出,正如薄從前的對手們—現在在北京的領導人—一樣,早已確定了他的命運。
「此案並非為了伸張正義。它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盡量減小對黨的損害。領導層有三大目標,其一,盡快結束這一醜聞,—今秋要討論經濟和金融領域的新改革;其二,避免黨內出現分裂,—薄熙來仍有眾多同情者,所以,判決不能過於嚴厲:不能是死刑,也不能是無期徒刑,決不能製造出一個殉道者來;其三,將黨在人民中的形象損害減少到最低限度。因此,便來一個大膽的嘗試,把這次公關上的災難解釋成是政治進步的一個象徵。……
「統治中國的不是法律;在中國,是利用法律進行統治。今天的情況與30年前並無二致。(知名律師)張思之便指出,自四人幫審判案以來,中國的司法是『原地踏步』。
「薄熙來審判案據稱也是為了遲遲未能實現的希望,根據這樣的希望,公正將在反腐鬥爭中導致法治。而公正恰是許多人在這個新中國裡苦苦尋求而不得的東西。這些人在薄熙來事件中看到了政治改革的機會。然而,以總書記習近平為首的新領導層早已表明,它對獨立司法這樣的觀念持何種看法:嗤之以鼻。原因就在於,對那一小部分分享權力和利益的少數精英而言,獨立司法十分危險。」
摘編:凝煉
責編:石濤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