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特使訪華,旨在平衡與美、中關係
2014年8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周一(8月25日),越南外交部表示,越共政治局委員黎鴻英(Le Hong Anh)應邀訪華。一名發言人表示,此行旨在緩和緊張情勢,加深兩黨兩國關係。
此次訪問周二開始,為期兩天。越中兩個共產主義鄰國陷入南中國海主權爭議。5月,北京在河內稱為其專屬經濟區的海域部署鑽井平台。7月16日,中方稱完成使命,撤走平台。相關事件在越南引發反華暴亂。8月2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越方將對受害的中國工人給予一定形式的人道補償,中方予以肯定,希望越方切實落實好有關措施。
與此同時,河內也迎來多位美國政界、軍界人士訪問,其中包括四名參議員和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Martin Dempsey)。
德國帕騷大學越南問題專家格羅斯海姆(Martin Grossheim)博士接受德國之聲採訪表示,越共高官此次訪華,或意味著中越衝突告一段落,但越南民眾仍存對北京的反感。他認為,南中國海危機改變了越南對中國的看法。
德國之聲:越南領導層為什麼決定緩和同中國的關係?
格羅斯海姆:越南領導層決定向中國企業和反華暴亂中的受害者支付補償,並派政治局委員黎鴻英作為越共總書記阮富仲(Nguyen Phu Trong)特使訪華。這一決定必須放在近期美國高級別訪問的背景下來看待。
黎鴻英是前公安部部長、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派這樣一位黨內高官訪華,可以視作向北京發出的外交訊號,即河內希望平衡與美國、中國的關係。
中國對越南願補償5月反華暴亂中受害者表示歡迎,這是否意味著此番紛爭告一段落?
目前是告一段落,但我近期前往越南進行學術研究,發現越南民眾中仍存在對中國政府的反感情緒。一旦中國領導層作出被越南民眾視為具有挑釁性的行動,比如在越南也聲稱擁有主權的海域修建石油鑽井平台,這種不滿情緒可能將再度爆發。另一方面,越南安全部門下次可能會有更好的應對準備。
河內如何向越南民眾解釋近期緩和關係的舉動?
儘管越南民眾中存在對北京的反感,但大多數人希望和平,歡迎緩和緊張關係的舉動。然而,如果黎鴻英訪問北京期間不得不作出退讓,許多越南人可能會有消極的回應。
越南經濟對中國的依賴程度有多大?
中國是越南最大的貿易夥伴。而且,中國企業在越南各種項目中的參與度很高,特別在基建領域。越南領導層認識到,必須使經貿關係多樣化,減少越南對北方巨大鄰邦的經濟依賴性,但這不是一夕之間能夠實現的。
此番爭議是否會讓越南加強與其它國家的關係?
的確如此,這一爭議促使越南加深與美國的全面夥伴關係。這反映在雙方的互訪上:2014年7月,政治局委員范光毅(Pham Quang Nghi)訪美;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John McCain)以及更重要的是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本月訪越。這是1971年以來美國軍方高層首次訪問河內。有跡象顯示,未來美國可能允許對越南出售軍火。
與此類似,越南也加深了與日本的關係。日本承諾為越南提供六艘海軍船艦,以加強河內海軍力量。
您預計,越中兩國未來面對南中國海爭議的立場如何?
南中國海危機改變了越南對中國的看法,甚至在越南領導層也是如此。冷戰後,兩國強調意識形態的共同點,但如今河內領導層認識到,不應完全依賴中國。河內目前仍有一個選項,即對北京採取法律手段,下一次,或許會付諸行動。
格羅斯海姆(Martin Grossheim)博士任教於德國帕騷大學東南亞研究專業。其研究與教學重點是越南現代史、冷戰史等。
作者:Gabriel Dominguez 編譯:苗子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