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政客的外表究竟有多重要?
2017年9月1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人們常說,不能以貌取人。但這是否也適用於政客呢? 通過外表能看出誰將成為政府領導人嗎?誠然,人的外表會給人假象,單從外表是不能判斷一個人的能力的。不過在競選期間選民的潛意識是會起作用的。
有魅力的領導人
史丹佛大學教授德博拉‧羅德(Deborah Rhode)在她的《美貌的偏見》(The Beauty Bias)一書中寫道,有吸引力的人更有可能成為優秀的領導者。根據他們的研究,外貌英俊的政治家--比如當年的甘迺迪--就因此贏得更多的選票。
自從甘迺迪因其年輕時尚的魅力和迷人的外表而入主白宮之後,美國政客便對外表,穿著和形體語言開始重視起來:胡須絕對不能留,西裝革履是必須,領帶的顏色也要非紅即藍。
1975年,莫雷(John T. Molloy)的禮儀指導叢書"成功的禮服"令"人配衣服馬配鞍"的說法變成了真理。從此政客重視外表穿著成為一種趨勢。
80年代在美國流行著一種說法:"想要什麼工作就穿什麼衣服,而不要有什麼穿什麼。"
德國人不大講究穿著
時尚專欄作家布勞恩(Tina Brown)不久前在英國《衛報》寫道,將德國與美國政客進行比較不恰當。扎眼的穿著不是德國人的風格。"自從有了'希特勒創傷'之後,德國形成了一種不相信華麗外表作用的反魅力文化。"
昔日德國總理施羅德(Gerhard Schröder)總是身穿筆挺的西服展現在公眾面前。自梅克爾2005年擔任總理以來,3個扣子的西服外套配黑色褲子成了她的標準行頭,有所變化的只是顏色。梅克爾的這一著裝都是漢堡的女設計師紹恩巴赫(Bettina Schoenbach)為她量身定做的。
她的這身穿著引發眾多評論,既受到時尚精英的表揚也受到部分人的嘲諷。時尚界泰斗拉格爾菲爾德(Karl Lagerfeld)就嘲諷說:"她應該減少些顏色,找個人將其褲子裁減得更貼身一些。"拉格爾菲爾德認為梅克爾的"褲子裁減得不好。"然而同樣是時尚界大師的沃爾夫岡‧喬普(Wolfgang Joop)則在2006年將梅克爾的著裝作為引導其秋冬季時裝潮流的繆斯女神,稱她的服裝風格"富有靈感"。
然而,不久前曝光的法國總統馬克宏( Emmanuel Macron)每月高達26000歐元的化妝費對於梅克爾來說完全不可想像。
德國《時代》周刊不久前曾問社民黨總理候選人舒爾茨( Martin Schulz),"穿便宜西裝是否有點誇張?"舒爾茨的回答是:"我想保持我自己的生活習慣,就穿我從商店購買的西裝,戴我喜歡的眼鏡,留著我喜歡的胡須。"他說,他一生中從未對他的西服有太多的講究。舒爾茨的這番話是在誠實的坦白他生活樸素還是為了打造總理猶如"隔壁老舒"那樣平易近人的形象呢?
女性成為關注的焦點,男人不是
"老舒"的西服價碼能否在選舉日發揮作用還需拭目以待。但是安格拉‧梅克爾已經連任了三屆總理。她的外表形象是否已經對選民具有影響力?對此還沒有科學評定。
根據美國公益組織"Name It, Change It"(說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調查,媒體對競爭政治職位的女性總是帶有性別歧視。這很容易對選民產生影響。
特別是對女候選人,媒體更是不放過其外表,從而無形中導致了某種"先入為主"的局面:對一位女候選人的外表強調的越多,女候選人在選民中的受歡迎程度就越是下降。無論是中立、積極還是負面的報導結果都一樣:選民會因此感覺女候選人不夠自信,效率不高以及缺乏能力。這是2010年的一次調查結果。
但是男候選人就沒有這些麻煩。即便是外表形象被提及,也不會影響其受歡迎程度。這是臨近9月24日德國大選之時可供人們思考的題材。此次參選各大黨的6位首席候選人中,有3名為女性。她們的外表很可能對選民產生影響。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