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高行健《一個人的聖經》出德譯本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7月5日

法籍華裔作家高行健在獲得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後並沒有馬上在德國引起特別反響,他的主要作品《靈山》2003年7月才有德語譯本問世。今年4月,高行健的另一部長篇小說《一個人的聖經》德語譯本在德國由費舍爾出版社出版。

https://p.dw.com/p/5Gfn
高行健寫作手法西化,內容很中國圖片來源: AP

《一個人的聖經》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小說不僅描寫了「文化大革命」的殘酷與混亂,也深入觸及了人類的靈魂和創傷。這部小說的中文原著最初於1999年在台灣出版,德文版的譯者是今年38歲的哥廷根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的漢學家Natascha Vittinghoff博士。

以現代小說敘事手法見長的高行健在《一個人的聖經》不斷變化敘事角度和在時間中自由跳躍。第二人稱的「你」與第三人稱的「他」在「今日」與「昨天」中形成了現實與歷史、他人與自我的互動。「他」在小說中冷靜地講述了「文革」中的政治鬥爭、批判、迫害、勞改等等。在那個時代,誰不參與革命,誰就值得懷疑;誰不攻擊別人,就要被別人攻擊。毛澤東動員和利用了「紅衛兵」發動了一場爭奪權力的鬥爭,這一烏托邦式的革命用農民的極端性徹底破壞了人與人的共同生存。

中國對「文革」這一中國歷史中黑暗的一章的反思其實還沒有開始,《一個人的聖經》算是開了一個頭,但是在中國卻不得出版。這是一部超越了「傷痕文學」的作品,因為身居巴黎的高行健在寫作時不用擔心什麼作品審查。高行健在小說中絕少抱怨,他關注的是人性。通過詩意的描寫或是故事的敘述,高行健展現了被權力和意識形態扭曲的、在尋找解脫的個人。

《一個人的聖經》描寫了主人公和七個女人的性愛關係,因此有人戲謔地稱之為「一個人的性經」。文學評論家劉再復說,高行健的性愛描寫是「大膽、冷靜、準確」的。小說開始就寫到了一九九七年回歸前夕的的香港,「他」與一個德國籍猶太裔女子在一段豔史中肉體結合,心靈各異:「他」要忘掉中國的歷史和逃脫中國命運的糾纏,而猶太女子卻竭力要找回歷史,銘記民族的苦痛。

高行健筆下人物的愛情有時顯得陌生,有時顯得不合時宜,總之是擺脫不了孤獨。愛情也不能醫治創傷和解救靈魂,這就是高行健要告訴人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