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0年前的古城在伊拉克水庫重見天日
2022年6月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數月以來,伊拉克南部一直遭受極端乾旱。為了不讓農作物乾枯,該國當局於去年12月起開始從伊拉克最重要的水庫摩蘇爾大壩中引水。
由於水庫水位降低,在幾十年前被徹底淹沒的一個古城得以重見天日。這座古城已經有3400年歷史。德國考古學家普爾吉茲(Ivana Puljiz)與庫爾德考古組織主任卡西姆博士(Hasan A. Qasim)一起對古城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他們在很短時間裡組建了一個由德國和庫爾德考古學家組成的團隊,在2022年1月和2月的七個星期裡,對這座青銅時代的古城進行了調查。
發現大型建築
早在2018年,研究人員已經在類似的一段水庫乾涸期發現了一個堡壘式宮殿,位於一個小山丘上,邊上有一大片梯田牆。在牆壁的遺跡上,普爾吉茲的團隊當時發現了明亮的紅、藍色調的壁畫遺跡,據推測這是宮殿的典型特徵。
普爾吉茲告訴德國之聲,儘管古城被水淹沒,但這些顏料仍然保存了下來,這在一個考古學上「已經是轟動事件」。她表示,當然也希望這次有一些新的有趣發現。
她的希望沒有落空。在這次的緊急發掘中,研究人員發現了更多的大型建築,例如,一個有圍牆和塔樓的巨大防禦工事,將古城圍裹起來。
普爾吉茲還表示,特別令人興奮的是「一個巨大的、多層的倉庫式建築,那裡應該是儲存物資的地方」。這座建築物的巨大規模表明,其儲備物資的數量應是巨大的。而這些物資首先要被生產出來並運到那裡。這位考古學家還解釋說,這次發掘的一個主要發現是這個城市一定控制著周邊地區,正是從那裡運來了這些物資。
根據最初的發現,這個帶有宮殿和幾個大型建築的龐大古城建築群可能是古扎奇庫(Zachiku),它是米坦尼帝國的一個重要中心。米坦尼王國大約於公元前1550年-公元前1350年存在,控制著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和敘利亞的大片地區。
普爾吉茲說,到目前為止,人們對古扎奇庫的瞭解並不多。「其他資料中很少提到這個城市的名字,而我們現在拿出關於這個古城的新發現。」
令人著迷的發現
研究人員表示,儘管建築牆體是由未烘烤的泥磚組成,而且處於水下多年,但牆體狀況出奇的好。他們認為,原因是公元前1350年左右發生的一場大地震摧毀了這座城市,把牆的下部掩埋了起來,有利於保存。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五個令人著迷的陶罐,在這些陶罐裡,有100多塊楔形文字板。發現的一些泥板甚至還在泥封裡。普爾吉茲興奮地說:「當你考慮到這些沒有經過燒制而僅僅是由固體粘土組成的泥板在水下呆了這麼久,卻得以倖存下來,而且有望很快能被語言學家解讀,那麼這當然是驚人的。」
這些泥板是在中亞述時代製作的,在那次破壞性的大地震之後不久。據推測,人們在古城的廢墟上再次定居生活。
所發現的楔形文字有可能提供了關於米坦尼王國的滅亡以及統治該地區的亞述人的訊息。對於米坦尼王國,目前人們仍然知之甚少。
在水庫中現身的古城廢墟被重新淹沒前,建築物們被蓋上了嚴密的塑料布,並被礫石填充物覆蓋。這是為了保護遺址免受進一步損害。也許在另一場大干旱中,古城遺址會重新現身。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