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RI所長季北慈談中國軍費及軍力部署
2009年6月10日德國之聲:中國官方公佈的2008年度軍費開支約為4180億元人民幣。而美國將中國"隱性開支"統計在內後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官方數字的兩到三倍。您對此有何看法?
季北慈:國際研究機構普遍認為,中國官方提供的軍費開支並沒有包括各方面的開支。因此,你經常會看到高於中國官方統計的數字。這也是為什麼瑞典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年鑑中的中國軍費開支高於中國官方數字的部分原因。舉例而言,軍費開支統計中是否應包括購買外國武器的費用?我們認為應該包括在內。大部分全球統計數字亦是如此。但中國的官方年度統計不包括購買外國武器的開銷。此外,中國的核武器研發很可能也不包括在內。
德國之聲:中國強調,軍事透明的前提是不能危及國家安全。那麼,中國與西方國家在軍事透明度上的差異究竟體現在哪裡?
季北慈:中國向來在軍事事務上相當缺乏透明度。在當今世界主要國家中,中國軍事開支的透明度是最低的。不過,過去10年以來,中國邁出了重要的步伐,打開門,在向外界公開其軍事開支項目上更為透明。例如每兩年發布一次的《中國國防白皮書》,從中看到越來越多關於軍費開支的細節。儘管如此,中國在軍費訊息透明度上仍遠遠落後於日本、美國、英國,甚至俄羅斯。
以美國為例。美國軍費預算每年必須提交國會討論。當然,其中有些內容是機密,不會公開全面訊息。但是,如果看過美國軍費預算通過的具體過程,就知道,相關內容會制定成一本厚達數千頁的書,其中包含大量訊息和數據,以及軍費開支的具體細節,目錄劃分得非常詳細。而中國通常的做法是,列出三大項主要開支用途,分別是:軍備、維護與運輸、人員。這是三個很大的類別。
德國之聲:中國方面稱,軍費的提高主要用於改善軍隊人員待遇。您認同這種說法嗎?
季北慈:在任何軍費預算中,薪水和人員費用總是佔開支的很大一部分。經歷了物質匱乏的時期後,近年來,中國軍方在努力提高軍官和士兵的薪水和待遇。所以我認為,中國軍費預算中的確在這方面有更大的投入。但與此同時,許多方面的開銷並沒有出現在年度預算中,這也是事實。
德國之聲:您一年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還看不出中國未來的意圖是進行戰略防禦還是進攻"。如今,中國的戰略意圖更明確了嗎?
季北慈:這並不是單純的防守或進攻那麼簡單。大多數軍事力量的原則是兩者的混合。關鍵在於,在多大程度上以防守或進攻為導向。我認為,今日中國的軍事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以防守為導向的。但是,中國軍隊現代化進程中的某些方面,為中國採取更為主動、更具進攻色彩的行動,創造了條件。我認為,顯而易見,中國在過去5到10年裡,在台灣附近部署導彈和其它軍事設施,明顯是在必要情況下採取進攻行動的軍事部署。如果出現某種情況,中國感到有必要的話,當然能夠對台採取具有極強攻擊性的行動。幸運的是,台海形勢有所好轉,但中國的對台軍事部署仍保持具有潛在進攻能力的態勢。
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看,未來的形勢如何發展,就不那麼明確了。中國顯然正在增強海軍軍力,以具有大陸海岸線以外的遠程行動能力。我並不認為這就一定具有進攻的性質。但我們必須尊重一個事實,那就是,在數年、乃至數十年之內,中國將穩步增強海軍軍力,以維護自身利益,而中國的利益正在變得越來越全球化。這就意味著,中國的軍事力量也將隨之越來越勝任遠程行動。
德國之聲:有人預測中國的軍事實力將在20年後趕上美國。您對此作何評價?
季北慈:儘管中國的軍費開支位居世界第二,仍僅是美國的十分之一。美國單單在軍事研發領域的投入,就超過一千億美元。所以,毫無疑問,美國完全在另一個級別上,無論是軍事開支,還是軍力。我認為,20年,這是一個極為樂觀的預測,而且很可能是建立在美國停滯不前的假設下,而這一假設顯然不成立。我對這一預測持十分質疑的態度。
這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問題在於:隨著中國在西太平洋不斷擴張、並展現其影響力,美國和中國是否能就雙邊關係達成一些協議和諒解,以避免衝突。這才是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們在瑞典國際和平研究所進行了許多工作,以為此提供相關的訊息和思考,並努力確保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其實力的增長,能以一種有利於和平與安全的方式實現。
作者:苗子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