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中國是放貸惡霸還是大善人?
2019年5月1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關心國家安全問題的西方強硬派,特別是美國鷹派,將中國視為正在通過掠奪性貸款攻城略地的新興帝國。
規模龐大的"一帶一路"倡議(BRI)加劇了他們的焦慮。這是一個遍及全球的基礎設施發展項目,大部分由中國操控。
根據礦業公司必和必拓一項估算,截至2023年的十年間,"一帶一路"相關項目的總投入可能接近1.3兆美元(1.16兆欧元),是二戰後美國重建歐洲經濟的"馬歇爾計劃"七倍多。
有人稱讚"一帶一路"是新的馬歇爾計劃,它將大幅降低貿易成本,增進聯繫,逐漸幫助一些國家擺脫貧困。
另外一些人批評說,中國為貧窮國家提供貸款,即便從經濟上給予了很大的幫助,目的也是為了擴大其自身影響力。他們以斯裡蘭卡汉班托塔港為例,警醒依賴中國帶來的金融陷阱。2017年,斯裡蘭卡无力償還累積的債務,被迫將這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港口租賃給中國。
"債務陷阱外交"是真的嗎?
然而,位於紐約的咨詢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對中國"債務陷阱外交"的說法提出質疑。
該報告的作者分析了24個國家內的40起重新協商中國債務的案例,發現只有斯裡蘭卡汉班托塔港一案明確涉及資產抵扣問題。此外, 2011年塔吉克斯坦讓中國控制一塊土地,可能是為了換取債務減免。
分析表明,中國對大多數拖欠債務者態度溫和。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已經和借債人重新協商了500億美元的債務,最常見的結果是債務減免和延期還貸。
重新協商的債務佔中國海外貸款的相當大一部分。 2000年至2017年期間,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非研究所學者一直在跟蹤中國對非洲價值1430億美元的貸款。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確認,自2005年以來,中國已經向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發放了超過1400億美元的貸款。
上述報告發現,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其他國際資本市場的融資渠道相比,中國貸款有更大的靈活性。
中國通過貸款擴大對非洲的影響力?
中國加深了與非洲的經濟和軍事聯繫,這讓西方中國問題強硬派經常感到不安。中國在2009年超過美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去年年底表示,中國正在"戰略性地利用債務,按照北京當局的願望和要求來俘獲非洲國家"。
然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非研究所項目經理林克(Jordan Link)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仔細研究中國貸款會發現,簽署"一帶一路"並沒有讓非洲國家從中國獲得更多貸款。
恰恰相反,在2013年啟動"一帶一路"之後,中國對非洲的當年貸款大幅下降,此後一直徘徊在這個水準。非洲從中國貸款的最大來源中國進出口銀行在過去五年中大幅減少了對非洲的貸款額度。
"如果習近平利用'一帶一路'來謀求在非洲的經濟影響和戰略成果,增加貸款總額並不是關鍵因素。"林克說。
收不回來的債務
上述報告顯示,在以資源抵押的貸款中,中國缺乏槓桿工具。
自2007年以來,中國向委內瑞拉回收債務遇到困難。委內瑞拉是中國最大的海外債務國,其貸款額超過600億美元。中國本來期待委內瑞拉以石油收入還貸,但是該國政治動蕩和石油減產,只能償還貸款的利息部分。
中國在烏克蘭也遇到類似的問題。原以為會以糧食運輸來償還的一筆貸款,中國不得不最終訴諸國際仲裁來解決爭端。
報告說,"烏克蘭案例顯示,儘管中國國力雄厚,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但是解決爭端的手段仍然有限,即使與這些小國發生爭端也力有不逮。"
不可持續的貸款
然而,西方政治人士的擔憂並非完全沒有根據。
該報告說,"大量的債務需要重新協商,表明了擔憂中國貸款可持續性的合理性。"鑑於許多貸款項目啟動於2013年至2016年,未來幾年內陷入債務困境的國家數量可能會增加。
通常未經透明的招標程序,中國國有企業就包攬了中國資助項目的開發。這種幕後操作為腐敗創造了機會,增加了項目成本。建築品質也令人擔憂。項目估價過高,以及對中國貸款的日益依賴,讓很多發展中國家對雄心勃勃的"一帶一路"充滿疑慮。
該研究還發現,中國提供的債務減免有時會伴隨著更多的貸款,這些貸款額度通常也會更大,而不是最終減少對中國的負債。中國去年對博茨瓦納減免了700萬美元的債務,據稱換來的是高達1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新貸款。
沒有還款困難也要減免債務?
該報告還發現,即便沒有跡象表明借貸方出現財務困境,中國也經常在沒有經過正式協商程序的情況下主動減免其債務。
這種情況表明,中國可能利用減免債務向債務國表達支持,用來改善雙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