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剖析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五年功過

Phoebe Kong
2022年4月12日

林鄭月娥擔任特首五年,香港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回顧她的特首生涯,各個派別如何評價她為香港留下的「遺產」與「動盪」?為何這位官場高材生,最終在盟友的負評聲中退場?德國之聲訪問多位曾與她近距離接觸的人士,請他們分享觀察和見解。

https://p.dw.com/p/49pO7
Hongkong | PK Carrie Lam
圖片來源: Tyrone Siu/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特首選舉提名期前夕,於4月4日宣佈放棄競逐連任。香港政圈普遍對此消息不感意外,甚至是許多建制派私下樂見的結果。不過出乎預期的是,中央一週以來都未對她的離任決定作官方回應。相比上一任特首梁振英宣佈不連任當天,港澳辦和中聯辦同日發聲明「深表惋惜」,並「高度評價」、「充份肯定」其任內工作,這次北京對林鄭月娥的退場卻冷處理。

即使在檯面上,建制派對林鄭月娥的評價都顯得有保留。最大建制政黨民建聯的元老級人物、現任行政會議成員葉國謙直言,她的作風得罪不少人。其實她上任時與建制派的關係並不差,有與林鄭月娥交手多年的建制派向德國之聲表示,她執行力強,令眾人抱有期望。這位不具名建制派人士稱:「她作風高傲囂張,坐上特首之位後,對建制派的態度也很不屑,許多人對她怨聲載道。」建制陣營對林鄭月娥的不滿早已是公開秘密,在經歷社會運動和新冠疫情後更加浮上檯面。

至於民主派,林鄭月娥上場之初銳意「大和解」,高調出席民主黨和教協週年慶。前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許智峰形容,當時都感到對方很希望修補前朝遺下的裂痕,但很快就看到只是姿態和形式。他告訴德國之聲:「即使閉門會面,她也是講多於聽。即使2019年前,所有涉及原則的政策她一次都不買我們帳,沒有一刻想為香港民意而向北京爭取什麼,所以我們死心。」

許智峰身負多項反修例示威和議會衝突的控罪,正遭通緝,目前已退黨流亡澳洲。他和受訪的建制派人士都認同,2019年反修例風波是林鄭治下的轉捩點,在街頭示威爆發前,議會內外多個界別已極力遊說,但最後她只肯微調,堅持推行。許智峰認為這一役突顯她的專橫,最終覆水難收,令朝野決裂變為「敵對關係」,雙方自此亦再無接觸。無論建制或泛民陣營,行政與立法會關係都比五年前更惡劣。

Hongkong | Proteste gegen Auslieferungsgesetz
林鄭月娥推動修例招致百萬港人上街抗議(2019年6月)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

「大和解」不成 撕裂有增無減

林鄭月娥五年前以「同行We Connect」為競選口號,勝選當天她誓言:「我的首要工作,是修補撕裂和解開鬱結。」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所的調查,林鄭月娥在2017年中以63.6分支持度「開局」,頭一年多都較前任特首梁振英高分,保持合格水準。至2019年初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之後,她的民望持續急跌,最低只剩18.2分,是歷任特首的新低點。盤點反修例運動爆發後至今,她的評分超過一半時間都在30分以下。

香港正出現主權移交以來最大規模的移民潮,總人口連續兩年減少。香港入境處的統計顯示,2021年至今已有超過19萬香港居民淨移出,今年首季更有加速趨勢。這些數字被視為港人「用腳投票」,表達對政府管治的不信任;儘管林鄭月娥和班子多次強調香港前景光明,市民移民只是個人意願。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曾為多屆政府研究政策,與林鄭月娥在工作上往來逾二十年。周永新向德國之聲表示:「市民與政府、貧與富、有權與無權者之間的隔模很明顯。」總結五年,他指香港陷入前所未見的分裂:「香港面對的是價值觀撕裂、對立,是我記憶所及最嚴重的。社會對於民主、個人權利、自由的看法很分歧,這些最基本的價值觀沒共識,所有事情都會受影響。」

從引爆反修例風波到及後頒布《港區國安法》,修改特首及立法會選舉制度。許多反對派政治領袖身陷牢獄,不少異議媒體和公民組織解散。「林鄭是歷史罪人,將香港民主自由完全摧毀的一屆特首。」 許智峰說:「她在政治上的破壞比梁振英大得多,任何民生功績都彌補不到。」

政治生態改變,建制派認為民主派激烈反抗觸及北京底線,也要為此局面負上責任,但是影響卻波及所有政治光譜。有不願具名的建制派告訴德國之聲:「建制內部意見也單一化,以往有什麼意見,不同派別都會回應討論,現在很多人不再講,因為有好多聲音會被叫停,也會覺得講也沒人聽、不會帶來影響。」他坦言:「但香港作為多元社會,少了不同的聲音,未必是健康的事。」

經濟民生政策:期望變失望

林鄭月娥憑藉數十年的行政經驗,在上任時提出一系列房屋、勞工福利、教育政綱,各界對於這位資深政務官的能力沒什麼懷疑。周永新認為,她在任內設立針對基層長者的退休津貼,是少數值得肯定的政績,其餘範疇的工作都是失敗多於成就。他說:「中央當初真的好期望林鄭能解決社會深層次問題,尤其她有任職多個部門的經驗,但最終應該令中央很失望。」

對商界來說,林鄭月娥增加了產假、男士侍產假天數等勞工福利,提出取消「強積金對沖」(變相增加僱主對僱員的退休金支出),令營商成本增加。有本地和外資企業認為,林鄭月娥的經濟政策乏善可陳,但是把商界推向臨界點的是,在新冠疫情下「動態清零」政策不見盡頭,長達兩年多的封關孤立香港,致使外資撤走、人才流失。

政治爭議以外,不同政治光譜的人都同樣表示,林鄭月娥的個人作風是施政失敗的主因之一。她以能幹、「好打得」見稱,可是這個強項最終也是導致她觸礁的缺點。

受訪的建制派人士說:「她不是領袖,只是執行者。她或許會把北京的指令執行妥當,但每次自己做決策都會出事。」許智峰認為,林鄭月娥多次判斷失準是其性格導致,反修例風波、抗疫失敗都是例子。周永新憶述與林鄭共事的經驗則說:「她很有自信,但個人太獨斷,不肯放手給下屬,也不太願意吸納意見,一旦方向有誤,別人也無法幫她糾正。」他稱林鄭上任後,官場文化也有所變,以往常與他交流的官員也甚少主動溝通。「她的班子基本上各自為政,沒有團隊精神和溝通合作,所有政策林鄭都想靠個人之力處理,結果樣樣都不行。」

China Hong Kong John Lee Ka-chiu
李家超被視為鷹派武官圖片來源: Dickson Lee/ZUMA Wire/imago images

加速北京治港路線轉向

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將滿25年,北京所說的「五十年不變」已經走了一半。經歷了四屆特首,商人董建華、政務官曾蔭權和林鄭月娥、專業人士梁振英,沒有一位能連任並做滿最長十年任期。

過去五年香港遭遇巨大的政治、經濟和信心危機,分析相信這觸發北京更快速、更強硬地改變治港方針,影響深遠。有親北京學者的評論指出,在初步整頓政局後,中央希望香港著力經濟和民生發展。但從兩位政務官執政的經驗來看,北京更見其「限制」。對於未來特首的條件,周永新認為,「北京也許會覺得傳統政務官的管治思維跟手法,不是香港往後25年應走的路」。

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4月9日已宣佈參選特首,很大機會將在沒有競爭之下,成為首位紀律部隊出身的特首。他長年在警隊和保安部門工作,是處理示威和執行港區國安法的主要官員,被視為鷹派武官。受訪的建制派人士認為,這反映北京進一步改變路線,需要一位有絕對的服從和紀律的特首,李家超並非文官出身,不熟悉行政程序反而有助達成任務。他說:「中國以往三十年經濟快速增長,因為『以結果為優先』,政策一到就要配合執行,而非著眼於這樣那樣的程序和監察,所以相信中央要香港用中國那套發展模式。」他認為正因李家超缺乏行政經驗,更願意聆聽意見。

但是對於許智峰和許多流亡海外的香港異議人士來說,這不是個好消息。「香港或會成為警察城市。」他擔心,來屆政府會進一步修改涉及國家安全和社團管制的法例,扼殺公民社會僅餘的生存空間。「未來的打壓也許會更冷冰冰和殘酷,我們更不期望會有任何憐憫,或修補民意裂痕的可能。」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