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用假摔還是醜陋-世界盃矯枉過正
2006年6月26日比賽過程簡述
從上半場比賽的數據看,義大利和澳洲几乎不相上下。控球率澳洲超过義大利,達51.5%,義大利為48.5%。射門:義大利7次,澳洲5次。傳球成功率:義大利83.1%,澳洲82.1%。成功搶斷:義大利11次,澳洲13次。
之所以在此只說半場數據,是因為,義大利的馬特拉齊於51分鐘時被紅牌罰下,此後進入了澳洲11打義大利10的階段,在控球等各方面數據自然就更偏向於澳洲一边了。
儘管數據接近,但從實際場面看,至少在上半場,義大利對澳洲的威脅要大得多。比如20分鐘時的吉拉迪諾和22分鐘時的托尼分別創造了很好的機會。也給了澳洲门将施瓦策很好的表現機會。
90分鐘過去後,大家都認為將進入延長期了。結果,在93分鐘時,義大利左後衛格羅索左路突破,晃過一人後進入禁區,面對補位的澳洲后卫尼爾,格羅索以一個假動作騙倒了對手,隨即繼續向前突破,在越過對方身體時倒地。此時,坎塔萊霍鳴哨,判給了義大利隊點球。稍後,托蒂主罰命中,義大利晉級8強。
裁判決定了比賽
這場比賽,本身毫無驚人之處,雙方都踢得慢條斯理,近於乏味。而真正精彩的是裁判。是裁判決定了這場比賽何時該伏,何時該起。而這兩個裁判製造的大伏大起都至少是大有爭議的。
大伏:第51分鐘時,義大利馬特拉齊中路堵截將澳洲布雷西亞諾鏟倒,主裁判坎塔萊霍直接亮出紅牌。從回放鏡頭看,馬特拉齊發現自己沒有鏟到球,已有縮腳動作,且佈雷西亞正處於「左擁右推」狀態中,他的摔倒並非完全是馬特拉齊造成的。這個球,專家們認為,判黃牌是應該的,判紅牌似乎過嚴了。
大起:似乎裁判是反對義大利的了?裁判再次表現跟西丁克最鐵,跟2002年時一樣?到第93分鐘過去後,另一幕出現了,完全相反的一幕。義大利格羅索越過澳洲后卫尼爾倒在地上的身體時倒地。明顯是假摔。然而,在這最關鍵的時刻,主裁判坎塔萊霍判了點球。
裁判這麼兩下子一反復,世人該沒話說了吧?我兩邊都罰了,即使都罰錯了,我沒偏向誰吧?
可是,誰知道呢?義大利罰下一人並不影響大局,至少不直接影響。而那最後一秒鐘的點球,絕對是判處澳洲死刑。不帶緩的。誰知道呢?或許是這個裁判想,行了,戲演夠了,該收場了。
葡荷一役的裁判伊萬諾夫決定了一場比賽。意澳一役的裁判坎塔萊霍也決定了一場比賽。只不過,他們倆採取的是截然相反的方法:伊萬諾夫是控制不了比賽,或者說讓比賽失控,讓足球場上百花齊放,萬紫千紅;而坎塔萊霍是直接控制比賽:中間決定節奏,最後決定勝負。
德國杯是日韓杯的徹底顛倒
四年風沙輪流轉。上屆日韓世界盃的乾坤顛倒也倒了很多正統球迷的味口。其中,裁判的作用至今仍在爭議之中。而今年,世界盃在傳統的足球強國舉辦,傳統不但回來了,而且回來得似乎極端徹底。強隊除了個捷克,幾乎都過了關;八分之一決賽中,至少到發稿時為止,都是小組第一勝出。如果到了西班牙以對法國的收官結束,那麼傳統的強大就全部被證實了。只有一個例外。在裁判方面,也顛倒了過來,再也不是弱隊得益了。總體上說,本屆的裁判表現比上屆要好得多,但從葡荷一役開始,由意澳一役延續,又有點不對勁了。
目前還不到為八分之一決賽作小結的時候。但筆者很同意德國足協體育總監薩默爾的看法:從小組賽看,表現最惹眼的是三支球隊,即德國、阿根廷和西班牙。儘管德國一場比一場好,阿根廷一場不如一場,但阿根廷的退步可能跟對手的策略有關。如果確實如此,那麼德阿大戰確有一看,至少會有一位死得光榮。
最讓人失望的是英格蘭和荷蘭。他們踢的是醜陋足球。但是,賽前就有哪位主教練說了,從來不是進球最多的隊得冠軍,而是失球最少的隊。話雖不錯,英格蘭也許就是在用醜陋做武器。誰說它肯定就無緣於冠軍呢?但是,人們可以歡呼奧託大帝,但是又有多少人為希臘奪得歐洲冠軍真心歡呼過呢?大多數人可能還是希望有一個真正美麗的結局的吧?
希望是存在的。(評論員:山人)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