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需求龐大 德國汽車工業需改變思維
2010年10月18日德國汽車工業需改變思維
前大眾汽車公司董事兼經理格烏德弗特(Daniel Goeudevert) 認為,德國汽車工業如果想保住其市場領先地位的話,就必須改變思維方式。他在接受德新社記者採訪時說:"汽車的產量並沒有供大於求,只是德國生產的豪華車供大於求。德國的汽車生產廠家認為,他們是在生產奢侈品。而這是個錯誤。汽車只是代步工具而已"。他指出,中國和印度對這種「代步工具」有巨大的需求量,因此德國汽車工業必須調整自己的策略。
目前全世界汽車的年產量為6500萬。格烏德弗特認為,在20年之後,這個數字將達到1億2000萬。歐洲平均1000人有500輛汽車,而中國和印度的相應數字是8到15輛。儘管這兩個國家達不到歐洲的水準,但汽車佔有率將會有很大的提升。
節能小型汽車是趨勢
格烏德弗特指出,中國人現在不再大量生產美國或者歐洲這樣的豪華車,而是把注意力投向適合於在塞車現象嚴重的大城市駕駛的小型轎車。但歐洲人卻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70年代的石油危機過去後,歐洲人好了傷疤忘了疼,將注意力從省油轉向那些花哨的技術。格烏德弗特說:"現在的車要比以前重300公斤。我車上的許多技術我都沒使用過,我也不需要那些東西"。
他認為德國汽車廠家的最大錯誤是只看其它廠家生產什麼,而不瞭解顧客需要什麼。
中國汽車市場供不應求
中國在2009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今年預計將有1700萬輛機動車在中國市場上售出。但中國人的汽車佔有率與歐美相比仍舊相當低,因此仍有很大的潛力。TNS國際市場調研中心調研員保爾告訴法新社記者,中國的外國合資廠生產的汽車供不應求。而這又刺激了這些廠家的投資慾望。特別是中國內地市場增長很快。
大眾汽車公司今年在中國建了第10個分廠,並且計劃在2013年建第11個分廠。白茹-雪鐵龍計劃將產量由45萬輛提高到75萬輛,並與長安公司合資在深圳建新廠。自去年年底以來,尼桑、豐田、寶馬、現代及中國一汽等公司都紛紛宣佈要建新廠。
警惕汽車行業過度投資
在汽車行業的投資力度引起了中國國家發改委的注意。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指出:"產品嚴重過剩將引起市場的惡性競爭,企業利潤下降,工廠倒閉及其它一系列問題"。他對汽車行業的過度投資提出了警告。但汽車市場調研員曾約翰(音譯)對此並不以為然。他說:"政府發出這樣的警告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每隔三、四年就警告一次。廠家自己會注意市場的發展,及時調整投資 "。
來源:德新社/法新社 編譯:王雪丁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