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僅只有艾未未」
2014年4月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本周三(4月2日)發表了名為"不僅只有艾未未"(Es gibt nicht nur Ai Weiwei)的隨筆。在柏林艾未未作品展開幕的時候,關注中國其他現代藝術家的命運。
文章在開頭寫道:"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幾天前帶著豪華經濟代表團拜訪柏林的時候,這個城市的街頭上就已經到處都是印有一個中國人畫像的海報,而且這個人也不是習近平的摯友。海報上的那個人是艾未未。他是中國現代藝術家中最有名的一位,也是這個國家最有名的一位人權活動人士。"
文章寫道:"幾周來,艾未未的故事一遍又一遍的充斥著電視屏幕和雜誌頁面。一群群記者像朝聖者一樣前往他的工作室。在西方,艾未未的地位和以前的納爾遜‧曼德拉相似。在西方,艾未未是更好的中國的化身--作為活動人士和藝術家,他懷著批判的態度看待該國狂熱的現代化。為艾未未發聲,幾乎已經成了一種贖罪券的買賣。政治人物像有罪的天主教徒在收集捐款的籃子裡放下幾枚硬幣一樣表示對艾未未的同情與支持。然後,他們就會坦然的和來自北京的經濟代表團共同用餐。梅克爾跟習近平提艾未未了嗎?反正截稿的時候聯邦政府新聞處還沒有透露與此相關的消息。"
關注其他的"艾未未"
作者隨後寫道:"每一種給艾未未的支持是有必要的,也是正當的……但是,為什麼人們在辦展覽或者表示聲援的時候都只侷限於他呢?其他在中國創作的藝術家們又過的怎樣:他們能自由的舉辦展覽嗎?他們也會像艾未未一樣受到騷擾嗎?他們到底是誰?如果最有名的中國藝術家都會如此被刁難,被恐嚇,那中國除了那一大片平淡無奇的笑臉以外,還有自由的現代藝術嗎?"
文章在關注了中國另一位現代藝術家趙趙後寫道:"(中國)經濟的氛圍越來越好,而藝術的氛圍卻越來越陰暗:艾未未的例子表明,一個人政治化了以後的下場會如何。威脅恐嚇的政策讓一整個藝術世界陷入癱瘓。不僅是藝術:自從習近平上台以來,拘捕民權活動者的數目為天安門起義後之最……那些不甘願受恐嚇,創作了偉大的無政府主義作品的藝術家們像艾未未一樣,也有資格讓德國政府出資在博物館裡為他們辦展覽,得到類似的同情與支持。這些人在哪裡呢?"
作者在文章結尾寫道:"在這方面我們聽到的消息並不多。也許為個案爭取法治國家的待遇,比批評幾千名藝術家,一代人受恐嚇、騷擾要更容易一些。因為這也會質疑整個執政體系的合法性。大部分出席外交午宴的人都不想走這麼遠。"
另一種風俗習慣
《柏林日報》也於艾未未作品展開幕當天發表文章予以關注。其中首先提及艾未未無法獲得護照,前往德國參加展出的現狀。文章就此寫道:"他再一次的遞交了拿回護照的申請。沒有任何反應。中國有另一種風俗習慣:對於執政層來說,如果現在屈於西方的壓力有所讓步的話,就意味著會丟臉。"
隨後文章關注此次展覽的藝術品,寫道:"我們眼前看到的是簡約,但蘊含複雜意義的雕塑。其中講述了簡單的真理。講述了所有在中國不被允許說出來的東西:言論自由、分權、多黨民主制。講述了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劉曉波仍被關在獄中的事實。"
作者在文章的最後關注了此次艾未未作品展的一個藝術品--鍍金的12生肖像。寫道 :"與中國政府認為這些生肖像是國寶的主張不同,艾未未認為它們是世界文化遺產。我們如今就站在這些金色的動物塑像下。艾未未雖然不在這裡,但他和我們正在對話--關於中國。"
編譯:任琛
責編:謝菲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