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必擔心印俄軍備合作」
2007年1月31日德國之聲:巴士喀博士,印度和俄國在軍備合作方面傳統很長了,現在雙方意向共同研製最新型戰鬥機,這意味著雙邊軍事關係獲得新緯度了嗎?
巴士喀:原則上,冷戰以後,俄國在軍備出口方面的發展很迅猛,或者按照我的說法就是非常穩定而且不受政治氣候影響。假如我們把從那時起俄國向中國與印度提供的武器裝備拿來分析,起碼從數量上,俄國對中國出口的武器種類和數量更多一些,這裡面也包括了軍事技術。印度是最近幾年,才後起直追,大約有10左右的時間,德裡軍備進口的規模擴大得很客觀了。印俄雙方最近一次是在2007年元月25,26日簽署新型軍備合作意向書,體證雙方試圖把自己的軍事合作關係提到新的高度上來。但我認為中國人對此,大可不比擔心,因為無論是在常規武器,還是在核軍備上,無論是在裝備後勤上,還是在海陸空三軍作戰能力上,中國比較起印度來,都走在了前面。
事實是:中國自己也在和巴基斯坦進行先進戰鬥機製造方面的合作,雖然合作製造的戰鬥機很可能不能和米格-35向媲美,但畢竟雙方在這個領域的合作是非常密切的。你怎麼看待德裡最近的舉措,這是印度針對中國巴基斯坦軍備合作作出的反應嗎,是德裡力圖左右逢源,從美國俄國兩個方面都獲得先進武器的嘗試嗎?
單就反應方式上判斷,我認為印度並非針對什麼作出反應。因為中國巴基斯坦軍備合作的歷史很長了,巴基斯坦核軍備包括導彈系統,都得到來自中國的大規模系統支持;常規軍備上就更是如此。印度對此早就知道,觀察了也將近20年了。而印度自己和美國在高科技軍備領域裡的關係恢復,是2005年年中之後的事情,和莫斯科的合作關係則要追溯到冷戰時期的前蘇聯。有鑑於此,我認為德裡現在正在力圖做的事情,和北京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那就是:雙方都力圖盡快更新自己的整體軍備系統,獲得更多軍備技術的資源。從印度方面看,2005年七月份之後,有了來自美國的合作意願,但那大多也只是意願而已,印度和美國在武器裝備領域中的合作項目,談成的不過一兩項,儘管德裡非常想擴大這樣軍備技術合作的規模,但雙方還在摸索。和前蘇聯乃至之後的俄國,合作時間很長了,印度能付得起價錢的,也大多是蘇聯和俄國的武器。總體上看,我因此認為印度目前的做法更多還不能看作是對中國與巴基斯坦之間合作的反應。
中國戰略知識分子有一種擔心,擔心印度在軍事上迅速崛起。因為中國事實上非常依賴來自中東海灣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假如在這條供應生命線上,出現印度這個軍事崛起大國,勢必會對北京造成某種威脅。
中國知識分子的這種擔心,我認為從印度角度上看是雙方都有的一種擔心。因為單就對來自海灣地區油氣的依賴程度上看,印度的依賴程度不比中國小,只會比中國還高。從現實政治操作上看,印度正在努力避免和中國在油氣供應上,產生實質性的利害衝突。我以為雙方戰略知識分子實在有必要加強彼此間的對話和瞭解,來化解這些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