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長訪印尼 呼籲東盟勿選邊站
2023年2月2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外長秦剛週二至週四到東南亞訪問,這是他在農曆新年後的首次出訪,也被外界視為是中國發起新一波的外交攻勢。分析認為,這趟出訪旨在拉攏東盟,希望其勿在中美衝突當中選邊站。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印度尼西亞週三重申,東盟國家不應成為任何大國的代理人,並將在今年擔任東盟主席期間,努力加快制定南海行為準則(COC)。
印度尼西亞外交部長蕾特諾(Retno Marsudi)週三(2月22日)在與中國外交部長秦剛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發表了上述言論。秦剛21日至23日造訪印度尼西亞,這是他在12月被任命為外長後首次訪問該地區。
在雅加達,秦剛還主持了兩國「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第四屆會議,該委員會上一次於2018年在北京舉行。
「東盟不應該成為任何權力的代理人」,蕾特諾說,「東南亞地區維持和平穩定、成為經濟成長的中心,這對印度尼西亞和東盟來說是高度有利的」。
蕾特諾指出,雙方還討論了加快東盟與中國之間「南海行為準則」談判的計劃,因為「印度尼西亞希望南海和平穩定」。
「尊重國際法,尤其是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關鍵。」蕾特諾說,行為準則的談判曾因疫情推遲,如今將再次展開,並加緊面對面進行,而印度尼西亞和東盟希望制定有效、實質性和可操作的準則」。《海洋法公約》是一項管轄全球海洋所有活動的國際法。
蕾特諾表示,她希望北京參與實施東盟的印太展望,該展望「強調包容性,以及在該地區建立具體互利關係的重要性」。
《澳大利亞人報》報導,秦剛意在警告東南亞國家不要參與「集團政治和陣營對抗」。短短幾小時後,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馬爾斯(Richard Marles)宣佈,澳大利亞和菲律賓正探索在南海進行聯合軍事巡邏的可能性。
秦剛表示:「新冷戰、大國競爭不應在亞太地區出現,地區國家不應被迫選邊站隊。」他強調,雖然中國支持東盟的戰略獨立性和包容性區域架構,但「反對集團政治和陣營對抗」。
週三上午,秦剛還拜訪了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Joko Widodo)。印尼總統府聲明說,「(總統)傳達了印度尼西亞和中國作為該地區和平與穩定引擎的重要性,因為沒有和平與穩定,就無法實現經濟發展」。
中國紮根東南亞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貿易和投資是本次「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會議的主要議程。兩國同意加強貿易和投資合作;秦剛表示,中國願進一步增加印度尼西亞大宗商品和農產品的進口,鼓勵中國企業赴印度尼西亞投資,擴大綠色發展、數位經濟和醫療保健合作。中國是印尼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最大的外國投資者之一。
蕾特諾表示,她希望中國和印尼之間的聯繫,在不久的將來繼續改善,特別是增加該國的中國遊客數量。秦剛則回應,他相信赴印尼的中國遊客人數,「將很快超過疫情前的水準」,即每年至少200萬人次。
分析:中國新外交攻勢
美國《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週三刊出兩位專家紹切特(Nathaniel Schochet)和卡爾(Earl Carr)的評論,文中指出自2022年12月秦剛升任外交部長以來,一直致力於外交政策閃電戰,陸續訪問中國在全球的戰略夥伴或與之交談。按照中國外長的慣例,秦剛首先訪問了非洲。他重申了與整個地區盟友的夥伴關係,並於2023年1月下旬返回北京。
評論說,在那之後,秦剛還打電話給許多國家領導人,以強化在世界各地的雙邊關係。秦剛的電話外交反映了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地區優先事項;北京試圖與某些國家建立更密切的關係,這將使它在國內外實現政策目標時具有更大的靈活性。評論稱,隨著美中競爭持續進行,華盛頓必須認清北京的外交政策。
秦剛的第一個電話打給是馬來西亞,這個國家在經濟上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未來的任何衝突中都將扮演要角。隨後,他親自訪問了現任東盟輪值主席國印度尼西亞。
自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美國已扭轉了前總統川普單邊行動的外交政策趨勢。拜登利用美日印澳四方會談(QUAD)和英美澳的奧庫斯(AUKUS)等多邊組織,擴大了在印太地緣戰略地區的影響力。美國政府還利用與荷蘭、日本等關鍵國家的關係,來阻礙中國的先進技術產業,並確保美國的優勢。
評論也指出,秦剛最近的對外交往,是為了對抗華盛頓最近與世界各國關係的改善,同時也保證了中國實現其外交政策目標的能力。美國必須關注北京努力加強與關鍵國家的關係,並與具有重要地緣政治意義的國家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香港《南華早報》、《澳大利亞人報》、美國《外交家》雜誌)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