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媽媽們掃空德國奶粉貨架
2013年8月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三氯氰胺」毒奶粉事件發生雖已5年,國產奶粉在中國國內依然不被消費者所信任;外國產品,尤其是德國奶粉,備受青睞。中國媽媽們想盡一切辦法,運用一切手段和機會,希望弄到德國奶粉,保障孩子的健康。這給德國生產商帶來意外商機,卻也導致德國市場奶粉出現緊缺,讓不少德國母親憂慮。7月31日一期的《南德意志報》這樣描寫了德中之間的這一出人意料的「密切關聯」:
「德國境內,嬰幼兒奶粉貨架空空如也。13億中國人對國產奶粉狐疑滿腹,在德國產品中找到了可以信賴的替代品。德國企業卻因此面臨對核心市場供應不足的難題,其中尤以『喜寶(Hipp)』公司為甚。這家在中國尤其受人喜愛的位於普法芬霍芬(Pfaffenhofen)的企業,已難以跟上新市場的需求。……
「中國國內普遍存在對不潔食品的害怕情緒,在那裡,幾乎每天傳出令人震驚的醜聞。為降低生產成本或提高利潤,許多生意人對產品使用摻假、注藥、稀釋等手段,導致包括消費者死亡在內的嚴重後果。中國的家長對本國奶粉最缺乏信任。2008年,多個中國生產商在奶粉中摻加三聚氰胺的醜聞曝光。三聚氰胺一般用於生產膠泥和粘膠物。奶產品生產商們用它,是為使奶產品顯示出更高的蛋白質含量。約30萬嬰幼兒因此生病,5萬多人必須送入醫院治療,6名嬰幼兒死於腎衰竭。
「從那時起,中國奶粉市場一蹶不振。中國政府關於本國產品如今已無危險的呼籲無人相信。三氯氰胺危機發生後的頭幾個月,官方進口的牛奶也幾乎無人問津,許多中國家長只願給自己的後代喂外國奶粉,並且還要原包裝的、而且是在商店裡上架的。害怕情緒如此巨大。」
文章接著指出,由於中國人大量採購,使得德國國內出現奶粉緊俏狀況,商場的相關貨架空空,為德國生產商們所始料不及:
「自2012年年底以來,(德國)奶粉康采恩們坐立不安了。它們擔心,中國的巨大需求會讓本國的顧客遭殃。……不久之後,康采恩們找到了奶粉消失的原因,原來,購買者們直接找到了企業,以保障後續供應。……
「喜寶(Hipp)現在是每周7天連軸轉,年初以來新增了人手,每年可增產數千噸奶粉。不過,公司發言人霍恩洛厄(SAndra Hohenlohe)指出,在各大城市,貨架繼續被掃空,這一現象已持續多月。她承認,『需求增加何時會到頭,無法預見』。她強調,公司的最高原則是,讓在德國的貨架重新充盈。從金秋起,產量將再度擴大。不過,在某些日用品商場,顧客們已被告知,喜寶奶粉從10月份起才會重新在貨架上現身。」
歐洲商務律師目光投向中國
國際著名經濟律師事務所柏文國際律師事務所(SJ Berwin)日前宣佈與中澳律師事務所(King & Wood Mallersons)合並。《法蘭克福匯報》8月1日強調了這一合並的意義:
「律師市場更多地轉向了中國:英國商務律師所柏文(SJ Berwin)周三通報了同中國—澳洲金杜商務律師事務所(King & Wood Mallersons)合並的決定。由此,首次有一個歐洲律師企業同一個中國競爭對手合並,以便在亞洲市場上站住腳根。若干年來,在該行業引起轟動的主要是英美合並。許多企業尤其是德國中小企業,如今在亞洲十分積極,亟需為其在那裡的商業活動獲得法律咨詢」。
摘編:凝煉
責編:洪沙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