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想理論界呈現新動態
2007年10月13日「這是自鄧小平八十年代初發起改革以來,大學和研究所的教研人員首次就中國社會主義本質和面貌進行的活躍討論。『炎黃春秋』也隨之而上:山西黨校教授吳敏在三月刊中寫道,『沒有民主就沒有共產黨』。四月刊刊登了『陸定一晚年的幾個反思』,陸定一提出對黨實行公開監督,以遏制腐敗和泛濫的官僚主義。吳敏教授在七月刊中論證說,黨的權力壟斷是今天中國許多壞事的『根源』。
目前,一個由老幹部和社會學家組成的所謂『新左派』受到人們的注意。他們要求,國家應起更大作用、而不是市場。黨史專家徐慶全說,面對社會問題,『新左派』以自己的觀點批判新自由化改革,主張重回毛澤東時代的平等理念。
現在各陣營都在注意不要偏離黨的路線太遠。常聽到的說法是:在中國的條件下,民主革命將導致混亂。所以,謝韜這樣有資歷的黨員以及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這樣雄心勃勃的幹部都主張建立『具有中國特色』、以國家為載體的精英民主模式。北京大學法學教授賀衛方主張,作為向多黨制的過渡,共產黨應分為兩翼,兩翼都真正置於憲法之下,開放新聞自由。但他也說,黨內現在還沒有實行真正變更的意願,他對今後五、六年並不十分樂觀,然而他感到有信心的是,黨已不再追求烏托邦式的理想了。」
本周明鏡周刊在「兩位紅色皇帝」的標題下,把毛澤東與鄧小平的政策做了一番比較,特別提到中國目前「左「」右」兩派對中國前途的爭論。明鏡周刊的的文章最後寫道:
「幾乎不可想像,當今的中國領導人會真的扭轉開放市場經濟的政策。不過,共產黨中新的老牌毛主義者寫給胡主席的信本質上是正確的:幹部及其子女變成了資本家,他們常常像支配家庭財產一樣,支配私有化了的國家資產。
鄧小平式的中國面臨的真正考驗還在前頭。亞洲開發銀行認為,除了尼泊爾以外,亞洲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收入分配不均。數千萬中國人仍然生活在極度貧困之中,全國的社會動蕩使北京領導人深感不安,所以他們害怕民主改革。但是,能減輕社會壓力的也許正是民主改革。」
本文摘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