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鄰國:親近還是疏遠?
2005年1月18日「多年來,北京越來越多地使用俄羅斯軍備,從而填補了俄羅斯匱乏的國庫。莫斯科不僅受益於歐盟對華武器禁運,而且俄羅斯政府有更深遠的目的:每當俄羅斯與西方關係變壞時,它就顯示自己與亞洲鄰國的親近,宣傳多極世界。12月份,俄羅斯宣佈將與中國共同舉行軍事演習,當時莫斯科正因其烏克蘭政策受到嚴厲批評。克里姆林宮首腦普丁不用擔心因為烏克蘭或車臣問題會受到北京的批評。」
中國歷史學家發表文章指出,高勾麗王國的居民是中國東北的少數民族,當然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此事激起了韓國的不滿。新蘇黎世報就中韓關係發表的一篇文章寫道:
「僅僅三十年,韓國就成了工業國,這就使韓國人產生了新的自我意識。由於收入和生活水準大大高於中國,他們開始用鄙夷的目光看待中國人。歷史上他們曾經欣賞中國人,與此相比,這可以算作放肆了。
現在,中國巨人覺醒了,中國在未來世界政治和經濟中的份量不容置疑。韓國人逐漸意識到,西面的鄰國正在努力恢復歷史上的輝煌。處於韓國門口的中國給韓國的經濟開啟了前所未有的、並已充分利用的機遇。但韓國人感受最深的是中國人增長的自我意識,政治上重新安排這兩個鄰國之間關係的時代來到了。」
商報就中日關係指出,中日的摩擦超出了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的範圍。此外,中日關係緊張還有另外兩個原因:
「12月,日本最新的防衛準則把中國視為政治安全的風險之一。可以想像這方面蘊藏的潛在衝突。中國則把日本看作是一個在美國保護下變得擁有自我意識、軍事上覺醒了的大國。例如,日本與美國共同研製了亞洲導彈防衛系統。
另一個衝突點是壯大中的中國對原料和能源的巨大需求,它與日本大量進口能源相撞。在爭奪亞洲最大的俄羅斯輸油管線路時,中國領導人眼看自己的希望破滅。為此,中國與伊朗不久前做成了一筆數十億美元的石油和天然氣交易,中國將代替日本成為伊朗最大的能源主顧。在東海,中日為中國已開采的一個海上天然氣氣田發生爭執,按照日本說法,這片海域屬於日本的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