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易總量明年取代德國,名列第二
2006年11月13日「中國在世界貿易中地位的快速上升史無前例。十年前,中國在世界出口大國中還處於中間地位,2004年就躍居第三,頂替了日本。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加速了這一發展:從2003年開始,消費品和工業品出口增加;2005年初,紡織品配額取消後,中國很快成為服裝製造大國,其市場成就更多損害的是發展中國家利益、對工業國生產廠家影響不大。
世界貿易組織的新統計也說明為什麼中國對非洲表現出如此大的興趣並在北京峰會上向非洲許諾提供五十億美元發展援助。2002年至2005年期間,中國從非洲的進口額達到二百億美元,翻了兩番,中國向非洲的出口增長了三倍。貿易對雙方有利:中國從非洲進口70%的原油及少量礦石和農產品,向非洲出口消費品和工業品,其中紡織品佔三分之一。」
巨額美元儲備的潛在危險
隨著中國貿易順差的劇增,中國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近日已
超過一兆美元的大關。商報指出,中國的巨額美元儲備構成了威脅美國價格穩定和經濟增長的潛在危險:
「為了支撐貿易赤字,美國每天必須向國際資本市場借貸三十億美元,最大的債主是用外匯儲備大量購買美國國債的中國,只要中國人滿足於穩定而低率的紅利、不懼怕單方面的貨幣風險,中美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這一默契還能維持一段時間。
但是中美貿易糾紛的升級、政治衝突或中國把外匯儲備轉換為其它貨幣都可能很快導致一場危機。如果購買美元債券的需求驟然下降,美鈔可能一落千丈。作為對應措施,美國的中央銀行將不得不提高利率,美國經濟將快速滑向蕭條的邊緣。出現這種情況倒楣的不只是美國,中國的美元儲備也會大幅貶值。面對這樣的可怕情景,北京也逐漸感到不舒服。中國人不理解,為什麼他們的資本獲得這麼少的利息。卻要為此承擔巨大的風險。一個月前,北京的中央銀行指出了美元儲備過多的危險,越來越多的人要求減緩美元儲備增長、實行以更多幣種儲備的策略。作為另一種選擇,中國中央銀行在討論投資原油和有價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