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系統背水一戰
2003年11月28日漢堡亞洲研究所的中國金融問題專家許勒爾博士認為,中國沒有其他的選擇。他說: 「這3到5年的時限與中國銀行業對外國銀行開放有關。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曾簽署一項備忘錄。按照其中的一項規定,5到6年內,外國銀行將允許在中國的任何地區開業,業務範圍也十分廣泛。到那個時候,中國的銀行必須具備競爭力。」
中國銀行業改革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巨額呆賬。國外專家估計中國銀行的呆賬率高達50%,也就是說,從技術上來說已經破產。是什麼原因使中國銀行的呆賬率如此之高呢?許勒爾博士認為這是歷史的負擔。他說:「銀行完成了國家的任務。地方政府利用銀行資助其基礎設施項目,當然還有國有企業。直到90年代末期才真正開始實行銀行的商業化。也就是說,在那之前,每年都新增了呆賬。中國銀行業改革的歷史不長,我想起因是亞洲金融危機。它告訴世人,沒有認真整頓的銀行可能引發整體經濟危機。」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說,銀監會的主要任務是保證這些銀行在過去積累的壞債問題不再重現。他說,這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他的機構將通過改善管理和增加透明度的手段確保呆賬問題不再復發。銀行目前如何減少呆賬呢?中國金融專家許勒爾女士說:「前提是,銀行在改革過程中必須擺脫這些呆賬的重負。也就是說,國家必須向銀行投入大筆資金,提高其本金比例。另一方面,銀行必須努力使新的貸款不再有去無還,而是只向那些有信譽的企業發放貸款。」
不過,這又談何容易。大批營運不良的國有企業如果得不到貸款就只有倒閉一條路。這又將是中國社會的一顆定時炸彈。同時,減少對企業貸款有可能使中國經濟發展放緩,這也是中國支付不起的代價。在這一如履薄冰的改革過程中,中國需要國外的經驗。劉明康已表示希望中國4大國有銀行,也就是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能夠聘請外國銀行家擔任總經濟師和總技術師這樣的高級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