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sser China Geroßprojekte
2008年8月24日在660個中國城市中已有440個出現了飲水短缺問題。中國四川的地質學家范曉(音)表示:「主要的問題是水污染和單位GDP所消耗的水量非常高。如果我們的經濟發展模式仍然是一種很粗放的模式,用大量的消耗來換取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的話,那麼肯定會帶來一個很嚴重的情況。因為水資源是一個不變的東西,不是我想增加就增加的。天然的降水和可利用的水資源是有限的。因此滿足水的供應不是能靠增加水資源的供應來解決的,而更多的是要通過節約來解決。」
中國人均耗水量比國際平均值超出20%。國內外專家很早就發出呼籲,要求中國政府對水資源進行可持續性管理。但到目前為止,低廉的用水價格使工業和私人用戶都缺乏節約用水的熱情,認為,為更為現代化的技術設備進行投資不大有必要。
與其採用市場經濟的解決方案,北京政府更注重建設大型的技術項目。早在奧運開始前,北京中央政府就已開始實施毛澤東時期出台的水力工程:開鑿300公里長的運河,通過四個大壩將河北省的水引入北京。
河北省居民叫苦不迭,因為多年乾旱使河北省的水源己近枯竭。當地農民為自己的收成和收入倍感擔憂。儘管如此,人們計劃將加緊落實此項飲水工程:三個各長1千公里的運河負責將長江,黃河和另外兩條支流的水匯集在一起,從而每年為少雨的中國北方供水4百80億立方米。相關批評家們警告說,此一工程造成的生態後果將超過三峽大壩工程。
中國地質學家范曉還指出,尚不得而知的是,中國北方飲水短的問題是否能為此而得到解決。另外,他對工程的巨大耗資提供警告,「調水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南水北調工程不可能純粹靠國家來補貼,還是要通過市場來維持它的運轉。但是由於調水的成本非常高,人們能否用得起這麼貴的水,也是問題。要麼就是國家長期大量補貼,那也是一個很沉重的負擔。
世界銀行也警告說,如果北京政府不能解決這一難題,截至2020年,由於水源短缺,中國將有3千萬人不得不背井離鄉。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