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互撕 誰還給誰留餘地?
2017年2月2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朝中社評論以"卑鄙的做法、低級的算法"為題稱,2月12日北韓成功試射中程彈道導彈後,"口口聲聲標榜'友好鄰邦'的周邊國家卻說這'不過是初級階段的核技術'、'北韓會最吃虧'雲雲,刻意貶低北韓此次發射的意義。他們甚至以毫無法律依據的聯合國'制裁決議'為由,肆無忌憚地採取非人道措施全面斷絕了涉及改善民生的對外貿易。"
朝方所指的是中國上周六(2月18日)宣佈全面禁止從北韓進口煤炭的決定。此前,北京方面只是宣稱停止進口北韓煤炭,"但與北韓民生相關的煤炭進口除外";根據中國官方公佈的外貿數字,2016年中國從北韓進口的煤炭量甚至還上升了15%,總價值近12億美元。
此次中國作出的全面禁止北韓煤炭進口的決定,將執行到2017年底。北韓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成哲近日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表示:"如果我們不能再像以往那樣出口貨物,一些直接從事外貿的北韓公司會受到影響。"法新社還進一步指出,與中國的外貿是北韓最主要的外匯來源。
中國在半島的戰略利益
朝中社在評論中還指責稱,"一邊在嘴上動輒念叨聯合國'制裁決議'不應對民生產生負面影響,另一邊卻採取這樣的措施,實際上同敵對勢力要搞垮北韓制度的陰謀大同小異。 一個以大國自居的國家沒有政治主見,對美國隨波逐流,卻辯稱這一卑鄙做法意在制止核計劃,而非對北韓的民生造成影響。"
對此,復旦大學北韓問題專家蔡建教授對德國之聲指出,朝方如此激烈的言辭,說明中國停止煤炭貿易的決定,確實對北韓經濟構成了重大打擊,嚴重影響其外匯收入,"北韓在這種情況下作出強烈反應,很正常。這不過是中朝之間原來就有的分歧更加明確了而已。"
朝中社評論還嘲諷中國:"他們以為只要切斷小小資金的來路,便會使北韓無法製造核武器與開發洲際彈道火箭;這本身就是幼稚可笑的。"蔡建則指出,對於北韓而言,自身安全問題是其核心的戰略利益,因此北韓在不斷加大核武器、彈道導彈的研製力度,"這造成了北韓給中國方面留的餘地越來越小,導致中國的反擊力度也越來越大。"
蔡建所說的"餘地",指的是中國在朝鮮半島的地缘战略利益空間。他指出,中國需要在東北亞地區維持戰略平衡,"但是北韓不斷造成地區緊張局勢,給了美國方面干預藉口;因此中國方面就需要向北韓施加更大的壓力,其目的是表達自己對這一問題的戰略性關切。"
"中朝關係的根基不是友誼 而是利益"
中國官方背景的《環球時報》也在本周五刊發社論作出回應。社論指出,朝中社文章,"用詞空前激烈,足以構成中朝關係的一個'事件'",並呼籲北京"北京應堅持嚴格執行安理會決議的立場,不受平壤對此採取什麼反應的影響;至少在一段時間裡,不與平壤的沖動態度一般見識,不主動升級雙方的隔空語言衝突。"
復旦大學北韓問題專家蔡建對此認為,儘管平壤給北京留有的餘地越來越小,但中國卻依然給北韓方面留有餘地。他指出:"中國其實是希望中朝關係不要完全破裂,真實目的是促使其改變政策,不要再如此激進地搞核彈、導彈。"蔡建強調,儘管中國履行制裁北韓的義務也是其國家利益的體現,但是"其實制裁力度是很有限的,和西方的期待有不小的差距;西方希望的是完全斷絕北韓資金來源,導致平壤政權倒台,但中國的戰略目的則是迫使北韓重回談判桌,避免半島局勢的惡化,從而消除西方國家插手的藉口。"
《環球時報》在這篇題為"堅決執行安理會決議,莫睬朝中社評論"社論中也指出,中朝關係"中朝關係不是當年的中蘇關係,二者的實力對比、糾紛性質、地緣環境都不可同日而語。北韓沒有能力與中國全面對峙,……在當前東北亞戰略格局不變的情況下,中朝不會有實質對抗。"蔡建則進一步解釋道:"官方媒體言辭激烈,並不意味著朝中關係就此決裂。中朝關係的根基其實並不是什麼'幾十年的傳統友誼',而是當前地緣政治戰略上存在一些共同利益。"
《環球時報》則在社論的結尾處耐人尋味地寫道:"讓平壤的官方媒體鬧一鬧,或者說'讓子彈飛一會兒',這對中國來說無大礙。我們歡迎北韓隨時恢復對中朝關係的建設性姿態。中朝應為友好鄰國,誰都不該幻想其他的選項。"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