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美經濟共同體難以為繼

2010年3月26日

十年來,美國與中國處於一種共生關係之中,中國向美國出售廉價消費品,維系美國低下的生活消費支出,而美國支持亞洲興旺的出口業,保障了那裡千百萬個就業崗位。中國通過購買美國國債支撐由此形成的美國貿易赤字,維持了美國的低利率。 "《南德意志報》的評論文章認為,這種"中國生產,美國消費"的所謂中美經濟共同體早已難以為繼 :

https://p.dw.com/p/McnD
圖片來源: AP

"這一模式帶動的巨額資本流動是金融危機的起因之一,而中國經濟自由和政治獨裁相結合則不斷製造新的問題。谷歌部分撤出中國和上海指責澳洲力拓公司工作人員受賄就是最近的事例。在今天的中國,如果制定法律是為了打擊言論自由、法制那樣脆弱,那麼西方企業必然會一再面臨同一個問題:為了在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市場立足,付出這樣的代價是否真正值得?

美國與中國的下一個爭執問題現在已經顯示出來: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問題。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過去就一再指責中國'操控'匯率。美國兩黨的一批參議員近日提出了一份法律草案,按照這項法律,美國可以對'操縱'匯率的國家實行制裁。而中國政府則斷言,人民幣升值將迫使許多出口公司放棄經營、導致就業崗位流失、造成社會不穩定。"

評論注意到,美國政府4月15日前提交貿易政策半年度報告。如果報告中含有中國'操控'本國貨幣匯率的句子,這將自動引發一場對中國實行制裁的程序:

"這樣,一場貿易戰爭也就為期不遠了。毫無疑問,北京在操縱匯率。雖然沒有人能給'正確的'匯率定位,但中國銀行多年來購買美元,以此保持自己需要的低匯率,目的是補貼本國的出口業,這就是操控。中國總有一天必須改變這一做法,這樣也符合它自己的利益。

今天,中國的經濟已在為操控匯率付出代價,其形式是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問題是對北京公開施加壓力會適得其反,每當共產黨領導人感到受到國外逼迫時,他們就會把必須進行的糾偏工作推往遙遠的未來。

此外,美國人有巨大的自身利益,不願把事情鬧大。如果中國真的拋出美國國債,將對美國國家財政和金融市場帶來嚴重的後果。所以,聰明的做法是,在言辭方面降溫,回到悄聲進行的外交上來。

另一個問題是西方的價值觀。只要中國是共產黨專制,企業就不得不一再權衡兩個問題,一方面是經濟利益,另一方面是它們公開信奉的價值。只要是這樣,中國與美國和其它西方國家之間的合作就會存在界限。"

摘譯:王羊
責編:葉宣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