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僵持不下,留學生何去何從?
2021年5月2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4月27日,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和領事館在其官方網站發布公告,允許向中國境內申請人發放F-1學生簽證。美國國務院也在同一時間發布消息,稱持有F/M簽證的中國留學生從2021年8月1日開始,可以直接從中國飛往美國。之前,不得不入境美國的留學生必須要在第三國停留滿十四天才能入境美國,頗費周折。
有人把這看成是中美之間關係緩和的積極訊號,有人覺得這是因為美國大學想要賺中國留學生的學費。有人迫不及待想要前往大洋彼岸的高等學府,也有人對要去美國的留學生嗤之以鼻。
雙重困境
對許多想要去世界排名更高的美國學府深造的中國學生來說,他們要面臨的是被中國人稱為「叛國賊」,同時被美國人歧視的雙重困境。在一家二本學校就讀的李同學說自己從大一開始就想要去美國讀大學,大學四年,他每天都在圖書館呆到閉館,托福和GRE都考了很高的分數,專業課成績在系裡面遙遙領先之外,還組織了好幾個志願者項目參加山區支教等。他最近如願以償收到了美國排名前五十的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錄取通知書,而且是他本科分數不夠沒有唸成的計算機科學系。但當他把喜訊和同學老師分享之後,輔導員語重心長地勸他不要去美國,因為「你是一名黨員,不能做這種背叛祖國的事情」。他說,在這所二本大學,去美國名校的人很少,身邊的人也不會像他一樣會通過VPN去閱讀境外媒體的新聞和推特上的評論。從去年疫情期間方方因為《武漢日記》被攻擊之後,他身邊的很多人都開始轉發思想比較極端的文章,凡是和國外有關的一切必然是邪惡的,也都可以歸咎到境外勢力上面。但是在李同學看來,很多時候是可以中立的,比如他去美國留學,就是因為他想要去更好的學校學習新的知識,和他喜歡不喜歡中國或者美國無關。他還說,有同學在輔導員和他談話時,好意替他找補,說他去美國可以把人家的技術偷回來給中國用,這種言論他也不是很喜歡。
紐約大學的研究生Rita Wang在美國呆了六年了,去年疫情期間,她花了很大一筆錢,又託了很多人,才在美國疫情嚴重的時候買到機票回國,而她現在準備回美國完成剩下的學業,卻有兩個顧慮。第一是國內家人的不理解,家人看到美國疫情的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覺得她回紐約就是送死,罵她不孝順。她留在紐約的許多同學打完疫苗之後,生活已經大體恢復了正常。人們在公共場所仍然戴口罩,但是也沒有耽誤復工復學。她看到同學在紐約發的照片和影片,卻不知道該如何說服家人。另外一方面,美國對於亞裔的歧視頗為嚴重,她留在美國的中國同學裡,有人在街上被陌生人扯口罩,有人在去餐廳吃飯的時候被人罵「中國病毒」,雖然她認識的華人中沒有受傷的,但是在一個並不歡迎自己的國家打拚,心理壓力很大,同學有時候晚上出門,也不免戰戰兢兢起來。她說自己還是傾向於回美國,但是會花錢住高級的有門禁的公寓,也和同學商量好有事情就一起行動,打Uber的時候把朋友設置成緊急聯繫人,如果有危險就報警。
不知道該相信什麼
留學生家長最大的考量則是美國的新冠疫情是否會繼續惡化,學生們基本的身體健康能不能得到保障。武漢醫生張敏的女兒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錄取,作為醫生又親身經歷了武漢封城之後最嚴苛最殘酷的時刻,張敏最關心美國疫情控制地如何。她不太能夠理解美國在疫情控制和管理上的鬆散——很多被檢查出來陽性的人因為症狀很輕,所以只需要在家裡隔離。隔離期間,並沒有人來檢查患者是否在家中。疫情嚴重的時候,紐約州,洛杉磯等地要求居民從外地回到本地之後要上報,然後自覺在家裡隔離十四天,但是否上報也全憑自覺。張敏已經習慣了政府主動蒐集人們出行的動態,通過航班號,列車號等強制人們隔離,也習慣了居委會一天兩次上門測量體溫,聽到美國政府的做法之後,她連連感嘆政府竟然如此「不作為「。但張敏和群裡的家長又驚訝於美國政府注射疫苗的速度——拜登總統上台時承諾一百天內注射一億針疫苗,該承諾僅用五十餘天就達成,他繼而將目標制定到一百天注射兩億針疫苗,也如約完成。
「可能美國也沒有這麼糟糕,」張敏有些不確定地問,她看了許多美國醫院人滿為患,連屍體都沒辦法存放,只能放在冷藏車中的微信文章。但美國政府公佈的疫情數據又確實是在朝好的方向發展:單日確診病例在十二月底一月初達到高峰之後,一直在穩步下降,現在已經和三月份疫情剛開始時持平。而更讓人看到希望的是住院人數的大幅下降。突然接受到不同的訊息,張敏感慨在如今這個訊息爆炸的社會,假新聞太多,反而不知道該相信什麼。
在深圳經商的蔣麗娟還憂心拜登的簽證政策。在大多數留學生家長看來,既然去了美國鍍金,那還是留下來生活比較好。蔣麗娟的女兒被導演系錄取,嚮往西方世界的言論自由的女兒表示哪怕疫情有風險,也要出國去看看。蔣麗娟則擔心女兒畢業之後沒有辦法取得簽證在美國工作。她女兒的偶像是剛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趙婷,但是趙婷在中國網路上被人扣上「叛國」的帽子,成了敏感詞。她擔心女兒習慣了西方時間的表達習慣,回國之後不僅會不適應,可能還會被人穿小鞋,甚至有可能觸及政治的紅線。
但是從川普上台之後,美國的移民政策,尤其是對中國的移民政策收緊了很多。「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於2018年11月啟動,由司法部國家安全司牽頭,聯邦調查局等多個部門也參與其中。這項行動計劃的本意是對涉嫌從事商業秘密盜竊和經濟間諜活動的公司和個人展開調查並起訴,但是也影響了很多從事理工科的中國學生在美國求學,做研究,工作等。最近美國共和黨議員提出要求設立56個FBI特工監督中國留學生,張敏和蔣麗娟看到新聞都覺得不太舒服——孩子還沒有去美國留學,就先被當成了「罪人」。
「申請留美學生增加三成」
留學中介Mike Li則表示,疫情加上中美關係變差,他以為申請美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數量會減少,沒想到卻比往年都多。「大概多了三成,」他想了想之後回答到,「申請一些名校,比如斯坦福MBA,哥倫比亞大學統計系的人明顯多了,申請一些專業性更強比如理工科博士的倒沒有增加。」在提到中美兩國關係緊張,兩國媒體也經常刊發批判對方的文章時,Mike表示在國際化的大趨勢下,這兩個超級大國的人民之間的交流是無法避免的。無論中國媒體怎麼講美國的不好,只要美國大學在排名上依然領先,申請的中國留學生就絡繹不絕。但他也表示,他和熟悉的中介手下,今年申請美國名校的錄取比例比往年稍低一些,而F1簽證也有幾名留學生被拒簽,不知道和「中國行動計劃」是否有關聯。
上周,蔣麗娟的女兒到美國駐上海領事館申請簽證,領事館門口大排長龍,排著隊的學生們交流著自己即將前往的大學和城市,互相交換微信。兩國關係的緊張固然影響到了兩國人民,但是這些年輕的學生仍然在努力走出去,去看看世界的另一個角落的樣子,去接觸新的語言、文化、社會、環境。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