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核查:為何希特勒並非「共產黨人」
2025年1月1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首富馬斯克與德國右翼民粹主義、含有極右翼分支的另類選擇黨(AfD,又譯選項黨)的總理候選人阿麗絲‧魏德爾(Alice Weidel),於周四(1月9日)在社交平台X上就多個話題展開對話。德國之聲的事實核查團隊已就兩人提出的一些說法進行了鑑別。
然而,其中一個關於納粹主義和世界第二次大戰的主張尤為引人注目:魏德爾聲稱,希特勒不是「右翼」,而是一名「共產主義者」。這一試圖重新解讀納粹主義歷史的修正主義觀點並不新鮮,並且屢屢受到核查和質疑。以下是德國之聲的事實核查。
主張
「(納粹分子)將整個工業國有化。(……)我們歷史上這段可怕時期之後的最大成功,就是將希特勒稱為右翼和保守派。事實完全相反。他並非保守派,而是那種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類型的人物。」魏德爾在與X平台的對話中如是表示。在接受德國私人電視台NTV的一次後續採訪中,她再次強調:「我絕不會偏離這一觀點:希特勒是左翼。」
事實核查:錯誤
這一主張是錯誤的,並淡化了1933年至1945年納粹政權在希特勒領導下所犯下的暴行。在德國,被認定為有極右翼嫌疑的另類選擇黨常試圖與納粹主義劃清界限,而像美國候任副總統萬斯(JD Vance)這樣的有權勢人士也會偶爾傳播關於德國納粹歷史的不實言論(詳見德國之聲對此的事實核查)。
希特勒不是共產主義者
「魏德爾女士的言論純屬荒謬,我都不想通過嚴肅探討來抬高其價值。」德國歷史學家托馬斯‧桑德庫勒(Thomas Sandkühler)在回復德國之聲的採訪請求時寫道。同時,許多網民似乎相信或分享了魏德爾的這一主張。
另一位專門研究納粹主義的歷史學家邁克爾‧維爾特(Michael Wildt)也稱魏德爾的言論是「荒謬至極」。他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解釋:「希特勒從一開始就激烈而殘酷地打擊馬克思主義,1933年被關押、拷打和殺害的第一批集中營受害者是左翼人士、共產黨員、社會民主黨人和社會主義者。」從經濟角度來看,他也並非左翼。「納粹黨並未觸動財產關係。」維爾特補充道。
「尤其從經濟角度來看,希特勒根本不是共產主義者,」著有《希特勒如何成為納粹》一書的托馬斯‧韋伯(Thomas Weber)向德國之聲確認道。「共產主義從經濟上主張消滅私有制、消除以利潤為導向的經濟體系,並將主要生產資料(如礦山和工廠)及自然資源轉為公共所有。而這一切都被希特勒拒絕了。」
希特勒是反猶主義者和種族主義者
維爾特進一步指出,希特勒不能被稱為共產主義者的另一個原因是,「他是一個反猶主義者和種族主義者。而這些與共產主義社會中人人平等的理念毫無關係,甚至是完全相悖的。」
納粹主義的政治運動不是社會主義。它並非始於希特勒時代,而是在一戰後已經出現。到二戰前夕,這一運動逐漸鞏固。根據布蘭登堡政治教育中心的說法,,納粹主義的意識形態為「極端民族主義、反民主、反多元主義、反猶主義、種族主義、帝國主義和反共主義。」此外,出於種族主義對少數群體的排斥甚至大屠殺,在其中佔據核心地位。
納粹黨內曾有自稱為社會主義的派別
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NSDAP,簡稱納粹)借用了社會主義的一些理念以及「社會主義」和「工人黨」等術語,以此贏得工人階級的支持並在1933年上台。然而,納粹黨在掌權後實施的勞動和社會政策卻導致了對共產黨員、社會民主黨人和工會成員的壓迫、迫害和謀殺。
德國歷史學家韋伯強調:「關鍵在於,從希特勒及許多納粹分子的角度來看,黨名中的『社會主義』並非空洞的口號或權宜之計。相反,它定義了希特勒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他如何試圖重塑世界。他在私人場合和公開場合多次重申這一點。」
納粹黨早期曾有一個自稱為社會主義的派別,但在1933年納粹黨掌權前便已被清除。這個派別的領導人物之一格雷戈爾‧施特拉塞爾(Gregor Strasser)及其他黨內對手在1934年6月被希特勒下令處決。歷史學家維爾特指出,這個所謂的「施特拉塞爾派」主張一種以民族主義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旨在支持德國工人階級,但其種族主義和反猶主義傾向與納粹黨的整體立場並無二致。
因此,大多數歷史學家早已一致認為,納粹主義不能等同於社會主義。但許多人出於政治原因,試圖模糊兩者的界限。韋伯總結道:「這一問題通常被過於狹隘地討論——要麼從右派視角試圖將希特勒描繪成一個典型的社會主義者和左翼,這毫無意義;要麼從另一個角度,將希特勒和納粹黨對『社會主義』一詞的使用簡單歸結為競選策略。這同樣沒有意義,因為它忽視了希特勒和納粹黨如何定義自己、如何看待世界以及他們試圖如何改變世界。」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