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黎人員交換在科隆走完第一步
2004年1月29日德國聯邦總理府情報協調員恩斯特.烏爾勞可以放心了,經過歷時3年的艱苦細致的工作,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民兵之間交換人員的計劃繼去年11月失敗後,今天終於得以實現。可以說,這一交換是不對等的:三名以色列死者遺體和一名活人對434名阿拉伯人和一名德國人。這一交換並不意味著中東地區暴力活動的終止,耶路薩冷新近發生的襲擊事件表明了這一點。然而無論如何,這是邁向正確方向的一步。只要雙方手中還拘押著對方的人員,就不可能出現緩和的契機,因為很明顯其中一些人是人質。
在德國科隆/波昂機場進行的人員交換以及以色列釋放巴勒斯坦在押人員的行動當然只是這一平常根本沒有人道主義行為的地區發出的些許人道表示。這一行動對於停滯不前的和平進程不會產生更多的效力。德國人對這一形勢應有足夠的認識。雖然德國對人員交換行動進行了很多調停、提供了很多幫助,但這不意味著柏林將在中東地區投入更多的政治精力,更不會成為和平進程的調停人。
德國扮演的角色將繼續侷限於提供援助。德國與中東衝突各方均保持著良好關係。因此,各方的信任令柏林在調停類似事件時遊刃有餘。此外,柏林還和德黑蘭保持良好關係,烏爾勞在執行人員交換調停使命時顯然多次造訪德黑蘭,涉及的範圍遠遠大於真主黨民兵和以色列人。雖然以色列與伊斯蘭國家伊朗之間存在很深的敵對情緒,但雙方都對通過中間人建立最基本的聯繫感興趣。伊朗試圖籍此查找幾名在黎巴嫩的外交官的下落,而以色列則想搞清另外4名失蹤者的命運。
人員交換的第二步將在4月底前完成,以色列將釋放更多的在押人員。也許此舉會讓中東衝突各方明白,不管它們的目標是什麼,迄今為止所走的路是行不通的。經驗證明了這一點,而許多事實也表明,暴力活動的怪圈始終未能打破。即便二者之間沒有直接聯繫,但來自貝魯特和特拉維夫的飛機抵達科隆/波昂機場與耶路薩冷襲擊事件之間僅僅相差45分鐘。在中東地區,理智與瘋狂僅相差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