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不錯,技術不行
2007年10月26日「衛星在中共黨代會『勝利閉幕』後不久發射,並非巧合,中國領導人意圖以這樣的面子工程促進民族自豪感,並展示中國的技術進步。探測月球是中國按照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採取的最新步驟,太空計劃由軍隊施行。至於探月衛星是否與軍事有某種可能的關聯,無人知曉。但這次發射顯然是與日本競爭的一部分,日本今年九月向太空發射了繞月探測衛星。」
南德意志報介紹了「嫦娥一號」的使命後指出,「西方認為,中國通過這一使命明確顯示自己是航天國家」,「中國今年摧毀一枚報廢氣象衛星一事使人們擔心太空將出現軍備競爭」:
「但是,西方專家對中國的技術表示懷疑。由於各國的航天部門都有相似的計劃,它們一般不會批評同行。一名不願提及姓名的德國專家說,衛星的『使命不錯,但技術不行。』義大利航天局局長本亞米指出,歐洲一年前剛剛結束了一項類似使命,並提供了迄今為止的最佳數據。
七十年代初期,美國阿波羅使命結束以後,美國和其它航天國家集中精力實施載人航天使命,如飛船計劃和國際空間站等,月球被遺忘了,但這個星球還有很多秘密,比如月球如何形成的問題就不為人知。幾年來,月球使命又成了時髦。幾周前,日本向月球發射了探月衛星,印度和美國計劃明年發射類似的衛星,德國準備2013年開始考察月球。」
量子飛躍至今沒有出現
中國的航天事業有了長足發展,但新德意志報發表的系列文章認為,中國仍然缺乏現代技術:
「中國領導人希望除了生產增長外,也能在現代技術和高科技產品方面實現品質飛躍,但這一量子飛躍至今沒有出現,中國今天仍然是『世界工廠』,現代科研和開發大多在中國境外進行。訊息技術領域90%的出口都來自合資企業,大多數高科技產品雖然在中國當地裝配,但其中敏感的技術靠國外提供。西方企業不僅難以使用自己科研成果,也不能在中國的分部與中國進行共同開發,它們太怕技術間諜和產品仿冒偽造。世界名牌中,幾乎全然沒有中國的品牌。中國專利局去年登記的專利達到了3500項的最高記錄,但與西方不同,科研和開發過多侷限於大學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