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走上不歸路
2005年3月14日中國的十屆人大三次會議3月14日閉幕。閉幕時以高票率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2896票贊成,兩票棄權,反對票為零。為此,台灣執政黨準備組織大規模群眾遊行,反對大陸的反分裂法。台灣前國防部副部長、淡江大學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則批評說,立法時機不對,是戰略失誤。美國國務卿賴斯也表示,反分裂國家法加深了台海兩岸之間的緊張局勢。歐盟對「反分裂國家法」則反應冷淡。
中國人大十屆三次會議在閉幕時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並不令人感到吃驚。只要看看歷史就知道,中國人大在它長達50年的歷史中,還從來沒有駁回過任何法律草案。在此次表決時,大約3千名代表中只有兩名代表拿出勇氣表示棄權。
反分裂國家法對東亞諸多焦點危機之一的政治氣候構成了負面影響。它的出台有內政方面的原因。在中國不斷推行殘酷的原始資本主義的同時,共產黨一黨專制的合法地位受到嚴重挑戰。搖身成為國家統一的捍衛者是共產黨最好的出路。剛剛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就是一件最華麗的外衣,雖然說這個法律原本就是多餘的。中國大陸的憲法開宗明義早就規定了統一台灣的義務。
在過去的六年裡北京也沒少對台北發出嚴厲威脅。當然這些威脅還只停留在口頭上。現在北京對台灣的武力威脅被固定在法案當中,政治氣候因此受到了毒化。北京在通過這個法案時顯然忘記了標誌著兩岸關係走向緩和的春節包機。台灣領導人對反分裂國家法的反應也超出了北京的預料。台灣並沒有表示臣服。相反,台灣領導人準備在3月26日動員一百萬民眾上街抗議反分裂國家法。
台灣行政院長謝長廷正在考慮修改憲法。北京方面將會把這個行動解讀為發動戰爭的理由。而一旦戰爭爆發,那麼台灣的保護國--美國將同同為核大國的中國大陸形成對立。一旦戰爭爆發,東亞將滑出現在的發展軌道。這是一場原則上沒有任何人希望發生的戰爭。因為,雖然台灣的地位沒有確定的現狀無論對大陸中國還是對台灣來說都如鯁在喉,但是在這種狀態下,北京和台灣起碼還可以發展使雙方均能獲益的經濟交流。
北京政府也許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在國內給了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但是卻在國外輸了一局。日本將更會把中國視為威脅。歐洲也會對是否解除對華武器禁運加以慎重考慮。而美國的那些一貫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的人將更為得勢。主張台海兩岸對話的人日子將更加難過。
馮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