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0 堅守悼念
2019年6月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1989年5月,林耀強作為香港學聯 (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 代表,負責帶備物資、香港市民的捐款上京支援廣場上的學生。那一年,他才20 歲出頭,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三十年後,兩鬢斑白的林耀強是一名律師,在他的律師事務所接受德國之聲訪問。三十年的記憶,依然深刻。
林耀強在1986年入大學。他表示,八十年代的香港的大專院校,普遍也非常關心中國的發展,他86年參加上海南京交流團,充份感受到當年大學裡思潮開放、氣氛自由。那時候,大學生們懷著美好的願景,憧憬中國有一天走向民主自由之路。八九學潮拉開,懷著的只是一個卑微的訴求 : 打倒官倒、爭取民主自由的制度 。林表示,至今仍難忘那一幕 : 幾個年輕人,跪在人民大會堂,頂著柬書,懇請求見領導人。林形容學生的訴求非常謙卑、合理和理性,完全無意挑戰政權,因此獲得北京市民、以至香港及海外社會的支持及同情。
林耀強生於基層家庭,八十年代的香港,只有少數人可以幸運地進入大學。林耀強憶述,那是一個知識改變命運、只要上了大學便可以脫貧的年代,北京的大學生就更不用置疑,他們不用幹一些埋沒良心的事情,只要少批評一點,自然會成為制度的既得利益者,無論名利前途都有所保證。然而,北京學生們選擇把改革社會的責任背負在自己的身上,拱上了自己的前途,甚至連性命也擺上。
上京支援 受悲壯絕食場面感動
5月14日林耀強和另一名學聯同學,兩手空空,挽著兩顆單純支援的心,踏上天安門廣場,也是北京學生絕食的第二天。看見他們絕食的悲壯場面,林坦言非常震撼,「上千名同學一起絕食,以死明志,絕食宣言裡寫著 : 『國家是我們的國家,人民是我們的人民,我們不喊,誰喊 ? 』」這麼多年,仍深刻烙印在他的腦海裡。
兩名香港小夥子在浩瀚的廣場裡很快被淹沒,極其淼小。林於是靈機一觸,和同學跑去買一塊白布,店老闆知道他們是學生,要寫橫額,堅持不收費,另一邊去買油漆時,也一樣不收錢。二人在橫幅上寫著 :「香港學聯支持你們」。由早到晚,二人拉著橫額,在廣場上橫行,所到之處,掌聲雷動。廣場上學生們看見兩名千里迢迢來支持的香港同學,很受鼓舞,這份鼓舞也教他深受感動。
上京前,為了不讓媽媽擔心,林不敢如實透露行蹤,當林媽媽從電視屏幕上看見,原以為在大嶼山露營的兒子在廣場裡出現,才恍然大悟。
北京飯店建立臨時聯絡基地
5月底林再次上京支援。當年,沒有FACEBOOK,INSTAGRAM,最重要的通訊設備便是傳真機,林從香港背了一部傳真機,在北京飯店租了一個房間,建立一個臨時的聯絡陣地,傳真機插在電話線上,林耀強定時把重要資料傳送回香港學聯。林形容,那時候整個香港及北京都很沸騰。
5月下旬,廣場氣氛開始逆轉,每隔一兩天,也會聽到一些傳言,說軍隊會入城。每一次傳言到來,林和同學們就走上廣場去,跟學生們在一起,保護他們。那時候,他們都天真的認為,就是軍隊入城,充其量也是用木棍或水炮而已。「當然這個想法很天真,沒想過軍隊會開槍鎮壓,」林沉重的說。
開槍那一刻驚醒 士兵真的會殺人
6月3號晚上,林一直留守在廣場裡,另外兩名同學到了醫院。林表示,廣場上,殺戮的氣氛稍為輕微。當踏入午夜12時,氣氛開始緊張,一部裝甲車轉入長安大街,那時候他才知道,原來裝甲車及坦克車的速度一點也不緩慢,是非常迅速。氣氛變得很緊張,一批市民用鐵欄去攔截裝甲車,卻不得要領;到了凌晨二時左右,一列長長軍隊,由西面向東門行進,經過毛澤東像下面時,一列巴士正朝著士兵方去駛去,以圖阻止士兵前進。林耀強看到幾名士兵走向巴士的司機位置上,把司機拉下來,用槍柄不斷擊打已倒在地上的司機,北邊工人自治會幾名工人見狀非常憤怒,走出二三十米,喝止這些士兵不要毆打司機,其中一名工人把手上的汽水瓶擲向士兵們。突然聽到幾聲槍聲,林還未反應過來,便聽到後面的人喊著快點去救人。林跟著大夥兒,那一刻他完全不懂害怕,六七名男生,一起抬著一個垂死的人。他表示,他一邊握著受傷工人的手,另一邊托著他的背,在那二十米路上,工人背部一直在流血,抵達學生自治區域時已經沒有生命氣息。林表示,那一刻他開始驚醒,原來士兵真的會殺人,他第一次親眼目暏士兵殺死北京市民。而同時間,在東西單的殺戮更厲害。
回到人民英雄紀念碑,未幾,第一批穿迷彩軍服的士兵沖上人民紀念碑。當時林坐在紀念碑頂層,距離士兵只有幾米之隔,「如果當時他們要開槍,我必死無疑。「 生死之間,身邊的同學,不需要任何眼神交流,也沒說上一句說話,馬上用身體保護林,把他和士兵分隔開,直推他到安全地方。期間反覆的囑呼,「小強你們香港人已經為我們做得夠多了,無論如何請安全的回去,把真相告訴大家。」
一生的託付 說出真相
林耀強告訴德國之聲,這一幕是他一生不能忘記的場景。北京的市民及學生,抱著一個卑微的要求,就是要他把真相告訴世界,於不惜以生命去保護他安全離開, 那一刻教他無比沉重。
這一個託付,成了他一生的責任。「我有生之年,也會堅守這個責任。「